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2 . 同一政策对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影响是不同的,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它。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八一五年的英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首先爆发的。
(2)据材料二,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结合材料一简要评价圈地运动。
2017-06-01更新 | 58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相继发起贸易战、科技战,进行逆全球化和“脱钩”,妄图把中国踢出世界经济科技产业链,阻止中国继续发展,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材料一

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图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图1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是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新的通信媒体已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材料相关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成果,并简说明它们是如何促进经济全球化的。
(3)面对美国的逆全球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024-04-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美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1860年,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整个欧洲工业产值的一半。美国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以芝加哥为西端、以华盛顿到波士顿为东线的区域内。19世纪美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和资本价格一直高于其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英国,但美国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引进人才、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弥补了由劳动力和资本价格较高而带来的损失。179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与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相适应,美国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不断增长,从1790年的5%迅速提高到1920年的51%。

——摘编自李佐军《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79年,面对国内生活消费品供给与民生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党和政府决定适当发展轻工业,调整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重,食品、纺织、服装等乡镇轻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得以复苏。198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明确了建立工贸结合外向型经济的总任务。199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增强了工业企业的市场活力;1994年,国务院发布《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这是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政策,民营工业企业尤其是广东和江浙一带的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崛起。众多中国工业企业以此为契机,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运营,中国工业的规模得到了提升,“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成为展现中国工业实力的标签。

——摘编自盖元臣《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探析——基于工业化发展的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工业化的主要路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美国和中国工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
2024-05-03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701913年……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于是形成了“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就业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世界经济格局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
2023-07-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刺激下,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欧洲占据首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的需要,工业革命带动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因素。由于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使城市逐步产生了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能力交通运输方面的巨大变化,加强城市和城乡之间的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

——摘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币化》

材料二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而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地向城市集中,就必然出现城市基础设施下足和组织混乱,即城市病。城市居民大多是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便泼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到处是猪圈,但当时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摘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币病”及其初步治理》

材料三   在英国,议会在环境治理方面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也就是说,是议会的立法力量,而不是政府的行政力量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议会的作用还不仅仅在于通过某些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议会能敢于直面环境问题,倾听社会呼声,如议会为此组织了很多调查组,提出了一系列的议会调查报告,以便进行环境立法。因此,在环境治理等这些问题上,英国议会承担了相应的社会公共责任,并把解决这样的问题纳入到了法律的体制内来解决,这不能不说是英国对环境台理的经验和贡献。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台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在国家环境治理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2023-07-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的贵族们争相为女王的宫廷消费分担支出,而且还进行奢侈消费的竞赛,以博取家族的名誉和社会地位。18世纪,奢侈消费竞争的主体变成了个人,目的也变为谋取个人荣誉和社会影响力,动力则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贵族和市场是时尚的制造者,大众则追随其中,时尚的大众参与,使英国进入商品的大批量需求时期。到了19世纪,贵族的消费模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而是成为包括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诸社会阶层所追求的模式。需要指出的是,英国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虽盛行“夸示性”消费,但普通劳动者遵奉的仍是勤奋、节俭的消费观。

——摘编自《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文化的唯物史观解读》

材料二   夜生活是近代欧洲城市的伴生物。1617世纪,化妆舞会、跳舞等娱乐活动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那时,宵禁还在,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18世纪,餐厅、咖啡馆、小酒馆生意兴隆;娱乐,赌博、跳舞等活动布满城市的大街小巷。到19世纪,英国依然引领世界潮流。19世纪60年代,英国出台了一个“许可法”,规定供应酒水的娱乐场所午夜前必须关门,后来又延至030分。到19世纪末,夜生活已在欧洲社会逐渐流行起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时间的延长,更是为夜生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8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开始赞美黄昏,在诗人眼中,“傍晚”成为了一段美妙的时光。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9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夜生活的特点,并说明夜生活丰富的影响。
8 .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材料一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我们已经看到,生产率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移民寻找出路的。铁路和汽船有效地将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而种种迫害更是进一步迁移,正如爱尔兰的土豆饥荒所造成的自然灾害那样。这种种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每过去10年,人口迁移的潮流便有巨大的增长。19世纪20年代,总共才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100万移民。……从世界历史的观点来看,这种规模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的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完全是针对美洲和大洋洲的。结果,西伯利亚、南非除外的英国自治领和南北美洲在种族几乎完全欧化。虽然拉丁美洲的印第安居民设法活了下来,但幸存下来的只是少数。

——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763年以来欧洲移民的主要趋势,并简要分析欧洲大规模移民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仅是海外领地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重要原因。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上的很大一部分地区都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国。殖民地作为数量日益增多的制成品市场;从攫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19世纪期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欧洲国家和海外国家很快就在互相争夺市场,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各自的关税,以抑制别国的产品。不久,有人主张,每个工业化国家都应当拥有能够为其制造商提供“不受外国竞争影响的市场”的殖民地。

——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新帝国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新帝国主义”的特点。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时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发明?请各举两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021-08-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世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021-11-17更新 | 233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