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久,(马克思)又为党底(的)机关新闻《新莱因新闻》底(的)主笔。这《新莱因新闻》是旧《莱因新闻》底(的)再生……以大胆勇壮的笔墨猛烈地攻击德意志政府,并无忌惮地辩护六月一日的巴里(黎)暴动,痛骂国民会议……是年秋……宣布戒严,禁止《新莱因新闻》底(的)发行,但他还是继续按日发行,毫无畏惧……马克思在审判时的辩论,简洁、明了,力说其在法理上决不能成立反逆罪……于是普鲁西(士)就命令他退出国境,禁止了《新莱因新闻》。

——摘编自李汉俊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唯物史观的讲义(1922年)

材料二   《新莱茵报》是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战火中诞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普鲁士的科伦创办了这张大型日报……1849519日发行的最后一号《新莱茵报》是用红色油墨印刷的……红色的最后一号《新莱茵报》像一面鲜艳的红旗,永远飘扬在无产阶级心中。

——摘编自《马恩列斯研究资料汇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找出材料一中一处史实表述上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2024-04-23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4 核心素养专练50题-【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发源地扩散到欧洲大陆,甚至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最初,工业革命的扩散面临各种障碍。首先,英国有一项法律,禁止机器出口。其次,欧洲大陆上的各种情况不利于工业化,如政治分裂、农奴制度、政治动荡、革命和战争等都妨碍工业革命的进行。但是,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上述那项法律于1825年被废除。而且,英国工业家到19世纪30年代已积累了大量过剩资本,迫切需要在欧洲大陆寻找投资场所,这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机器的出口。与此同时,阻碍工业革命扩散的其他障碍也一个一个地消失了。因此,欧美诸国先后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19世纪,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人口从1800年的100万增长至670万。19世纪的伦敦也是一座“贫穷”的城市,那里数百万人居住在拥挤和不卫生的贫民窟。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写实小说《雾都孤儿》以当时的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该书揭露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

材料三   根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数据,仅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目为:1805年,4605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年,20731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到了6倍多。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扩散面临的障碍,并分析工业革命最终成功向欧美地区扩散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的史料价值。
3 . 日记作为当事人内心独白的记载,对于认识和研究某历史事件的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瑞士企业家费希尔在1814年和1851年造访伦敦与英国工业区的所记载日记(部分) :

1814年8月22日  “我在伦敦的第一天就学到了很多我想要知道的东西,我发现在整个英格兰只有3家工厂能够生产坩埚钢,而其过程是保密的,我有一个机会检验机器的细节而我抓住了它。”
1814年8月28日参观瓦特工厂后  “很令我惊喜的是,瓦特先生领着我参观了他的索霍工厂里专门造蒸汽机的部门。……在铁屋和其他的建筑里,6~50马力的蒸汽机工作着。它们安静、有序而高效地干着分配给它们的活儿——建造它们是人类全部创造性的体现。”
1851年参观水晶宫后  “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国家能够从人类各民族中征集来这么多精彩的手工与工业制造品,它们来自最文明与最原始的族群。”
1851年写给瑞士自然历史协会的信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了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有哪些史料价值。
4 .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一直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吗?

材料一   (17、18世纪)干同样的活,英国工人的薪酬水平比其他国家的工人高,这样一来他们就有实力花更多的钱去品尝美味佳肴,穿着高档服饰,这些景象令外国人艳羡不已。(需要说明的是,高工资相对集中于技术较为娴熟的熟练工,不同工种、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有差异,但是英国工人工资的平均水平要远高于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

——据【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解密: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等

材料二   1833年兰开郡和柴郡棉纺厂的平均工资是10先令5便士,而且认为没有哪个工人阶层能得到比这更好的工资。每周10先令的平均值实际上涵盖了男工、女工、童工的所有工资,而棉纺厂中成年男工通常只占少数,多数是女工和童工,女工的工资低于男工,童工则更低。这样看来,此时的平均工资水平已显著高于1770,因为当时男工的人均工资只有9.5先令。(*此处指名义工资,即工人所接受的货币工资,只是一个表面数字,没有涉及物价的变化)

——【英】爱德华·拜恩斯《英国棉制造业史》

材料三   一小撮强者即资本家握有一切,而大批弱者即穷人却只能勉强活命。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困。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们,的确不能不下降到人类的最低阶段。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四   工业化的目的是什么,现代化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果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的不是造福于人,这种工业化和现代化有什么意义?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材料一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是必需的吗?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史料价值体现在哪里?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与材料二是否冲突?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课题研究做出你的判断。
2022-05-20更新 | 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兰克学派关于“世界历史”的观念,近代以来西方史学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和发展,最初,影响最大的是19世纪中期产生的以兰克为代表的“兰克学派”。

对当时西欧的知识分子来说,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称心如意的时代……资本主义发展没有遇到大危机,整个社会洋溢着信心和乐观主义,这成为兰克学派及其观点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兰克在其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日耳曼民族史(1494-1514)》的前言中写道:“历史学被认为有判断过去,为未来指导现代的职能,对这样的重任,本书不敢企望。它只想说明:什么确确实实发生了”。同时强调,“我的注意力将放在(欧洲)日耳曼或日耳曼拉丁后裔的民族之上,其历史是整个现代史的核心”。该学派的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军事、外交史料,因为其认为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是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书信、讲演稿等。而进入20世纪,其光芒逐步褪去。

分析兰克学派史学观盛行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简要评价其史学观念。
2024-01-20更新 | 11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史料记载,1851—1871年,德意志威斯特伐利亚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工业中心,此前,德意志的煤、铁、钢产量都已经超过了法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德意志帝国的建立B.大规模的对外扩张
C.科学技术迅速发展D.德国煤铁资源丰富
2024-03-14更新 | 24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
7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

(1)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

(2)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3)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被贩卖到新世界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4)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5)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6)

(7)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

(8)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3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东部大城市(如巴尔的摩、费城、纽约和波士顿)之间的竞争推动了早期绝大多数铁路的发展。每个城市都想取得通往中西部城镇快速发展地区的廉价通路,为本地农产品创造重要市场。在推动铁路往腹地发展的进程中,巴尔的摩的表现最为激进。作为连接大西洋港口和内陆俄亥俄河并深入中西部地区的首次尝试,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的意义重大。该铁路于1828年开工,两年后即部分通车。但由于法律、财务和技术方面的困难,一直到1853年铁路才正式修抵俄亥俄河上的惠灵市。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DK铁路史:火车、工程师与工业文明的故事》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在19世纪修筑铁路的初期,由于民间技术力量的缺乏,政府派出陆军部的勘测队去协助勘测和设计路线,1838年以前的大部分铁路由军事人员帮助勘测完成。联邦政府于18301843年间对铁路进口器材减免关税达600万美元;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对铁路公司的贷款按铁路里程发放,据统计,先后共给铁路公司6500万美元。此外,联邦政府最为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支持是赠予土地,铁路公司可以自由处理赠地,不仅可以出售,还可以用于抵押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政府还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和各地区、各铁路公司之间的竞争,巧妙地利用“多修路、多得地”的政策,积极调动国内外民间资本,使西部迅速拥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也使美国铁路建设长期领跑于世界。

——摘编自朱寿清《美国19世纪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影响》


(1)以上材料为我们研究“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的修筑”提供了支撑,提取信息完成下表。
研究提纲
研究角度史料佐证







(2)除了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的修筑,还可搜集哪些材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4-02-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六)历史试题
9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92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10 . 1855年出版的小说《玛丽·巴顿》的主人公玛丽·巴顿是一位可怜的织工。她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她的老板们能够从原来的房子一次一次地搬到更好的房子里去居住,可是做织工的人却要身受减削工时、克扣工资、裁员解雇等等的遭遇,老是为孩子们的面包在不断挣扎。玛丽·巴顿的遭遇如果作为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反封建专制斗争的艰巨性B.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C.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D.工人阶级联合的可行性
2023-07-11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