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芒图提出:“除去某些例外,产业革命前的资本主义的每一事例,都可以归到地主、金融业者、从事大宗买卖的商人这三类之一中去。”假设该结论成立,那么这“三类”人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可以直接提供的是(     
A.政策因素B.资本因素C.市场因素D.劳动力因素
2023-07-14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图1、图2分别是不同年份日本陆海军军工厂职工数、机械马力数对比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日本(       

A.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B.实施对外侵略扩张战略
C.实现了陆海军均衡发展D.官僚寡头掌握实际权力
2024-01-22更新 | 49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虽然当时己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76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问题,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图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这也使得专业化分工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简单化向着复杂化演进。

——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桃战与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例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领域”的若干发明创造;指出“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的生产组织形式,并简析其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结合所学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2023-06-20更新 | 8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下图显示四个国家的工业成就,丙国最有可能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2022-09-29更新 | 203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6 . 某学习小组以“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镇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彻斯特从30.2上升为33.8

——摘编自赵秀芬《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1832年,曼彻斯特棉纺织家詹姆斯菲利普凯出版了《曼彻斯特棉纺织厂工人阶级的道德和身体状况》一书,认为劳工阶层集中居住的这些贫民窟则成为疾病流行的中心。很多工厂的空间里充满灰尘、湿热与有毒气体。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材料三 英国查德成克被认为是“公共卫生观念之父,,和英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1843年发表了《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认为环境卫生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一个人。从1844年开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向社会宣传倡导公共卫生的观念,并且成立了一些机构,如促进清洁协会、城市卫生健康协会等群众卫生组织。1848年,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同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卫生机构——中央卫生署。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卫生法》,标志着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建立。政府在各城市建立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并拆除贫民窟建筑,改善工人住房。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干预,这对20世纪以后英国实施福利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围绕课题,研究材料一可得出什么结论?并指出其运用的研究方法。
(2)材料二是从什么视角进行课题研究的?
(3)依据材料三,归纳推动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4)通过本课题研究,谈谈你的收获。
7 . 下图是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吨)示意图,该图表明英国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增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C.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的海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8 . 19世纪世界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如下图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B.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商业革命”D.垄断组织在世界各地普遍建立
2021-04-08更新 | 246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其中丙曲线代表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中国D.日本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耕区扩展图

中国历史上经济区一般区分为内地农耕和边疆游牧、渔猎两种类型,这个结构基本稳定,但唐宋时期有较大变化。清代西北、东北等区域的农业也发展起来;以江南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农业生产、人口数量、商品经济、新生产方式、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方面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但这也恶化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形势。

——摘编自邹逸麟《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

材料二   中世纪的英国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主。16世纪前后,地区分化增强:东南部得益于伦敦的政治特权,有发达的农业、商业;西南和中部以毛纺织业为主;北部明显落后,但有初步的棉纺织业、冶铸业、煤炭业。19世纪,建立在地区分工之上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西北部最发达,以工业为主;东南部以伦敦的金融业为中心,为工业提供资本,其它地区逐渐衰落。

——摘编自钱乘旦总主编《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时期经济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英国经济区域发展的变化及其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经济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