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2024-03-18更新 | 276次组卷 | 13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8世纪,英国流行印度的印花棉布,推动棉布取代传统的毛织品;房屋装饰使用来自中国的瓷器、漆器、屏风、壁纸:茶从上层社会的奢侈品成为普通大众消费品。这(     
A.得益于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展B.源于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表明光荣革命消除等级差别D.反映殖民扩张推动商品输出
2024-02-06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学习历史必须具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空中的历史: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对世界的了解”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0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认为应由服膺理性的开明君主掌握统一不可分割的国家主权。圣西门强调要“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两者主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立场不同B.文化取向迥异C.学术观点分歧D.价值观念差异
2023-12-08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十九世纪上半叶,普鲁士一家最大的兵工厂需花费30年时间,才能生产足够的枪支,给当时普鲁士陆军的,32万名士兵使用。到了1860年代,一家法国兵工厂能在短短4年内便生产出一百万支枪。这一变化源于(     
A.商业革命开拓了枪支贸易市场B.军事革命使枪支订单大量增加
C.科学革命提升了对枪支的品质要求D.工业革命推动了枪支的标准化生产
2023-12-07更新 | 43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33年,蒸汽动力机器被运用到面包生产中,利用强有力的机器压制面团,从而使面包坊烤制面包和家庭自制面包的习俗逐渐消失了。这表明(     
A.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B.全球化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C.食品多元化丰富人们物质生活D.工业革命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
2023-11-16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时期

代表观点

反贫困措施

文艺复兴时期

虽然穷人的存在可以使富人有机会通过施舍来抵消罪过,但这也使穷人因此而骄矜并易于堕落世俗政权组织救济,如英国于1601年颁布了《济贫法》;驱逐和禁闭

资本主义

兴起初期

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贫困是自然、合理的社会现象。如果穷人多劳动、少消费就能使国家富强。“穷人在促进国家繁荣的过程中无可替代”实施被动且条件苛刻的社会救济制度,改变穷人的懒惰习性;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能力和提高消费水平

19世纪中后期

马克思认为贫困根源于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的存在和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必然导致工人的“极端贫困”变革社会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发展社会生产力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逻辑关联的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信息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3-10-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反映了1806—1866年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的数量变化情况。这张图片揭示了工业革命前后英国(     

A.生产组织方式的巨变B.产业结构的变化
C.两大对立阶级的出现D.工人运动的演变
2023-08-16更新 | 240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0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指出,对能与本国制造品竞争的所有外国商品的进口加以限制,显然是为了生产者的利益而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农业国培养本国工匠、制造商和商人最有利的办法,就是给予所有其他国家的工匠、制造商和商人最完全的贸易自由。其经济理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C.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D.重商主义思想的终结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5年,英国议会下院在讨论修建曼彻斯特-利物浦城际铁路议会法案时,有不少反对意见。

(铁路一修),造马车的怎么办?造马具的怎么办?还有车主、车夫、小酒店老板、驯马师、马贩子,他们都怎么办?……火车经过的时候,车头冒出的黑烟,会熏死飞鸟。制造商听说,火车烟囱冒出火星,会烧坏他们的产品。老一辈的人担心他们会被火车轧死,女士们害怕坐骑碰上火车会惊,据说奶牛都不会再产奶。

                                                                             ——摘编自【英】弗朗西斯《英国铁路史》

材料二

   

《它究竟能跑多快?》(素描作品;业创作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

创作背景:1825927日,一辆运载450名旅客的列车,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从达林顿驶往斯托克顿,一位头戴高帽、斜倒身体的富翁与当地的乡绅和身着皮衣的神父围绕这个新鲜事物展开了讨论。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针对材料一中的反对意见,请你代表支持修建铁路的一方分析必要性、可能性。
(2)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修建铁路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