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如图为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额示意图。图中甲对应的国家应为(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今日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5月针对性训练历史试题
2 . 如表为1938~1947年英国女性收入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周收入(先令)周工作时长(小时)每小时收入(先令)
1938年32.543.20.75
1943年62.1745.91.35
1945年63.1743.31.46
1947年69.5841.51.68
A.社会地位的提高B.工作时间的延长C.经济结构的调整D.政治局势的变化
3 . 欧洲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提出:生产受供需法则的限制,但商品的销售不受此限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穷人;公用事业,如铁路、煤气和给水设备是当然的专利事业,应归国有;用所得税和遗产税作为经济平衡的杠杆。这一思想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重商主义下政府对经济的主导B.工业时代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
C.经济自由主义下政府职能削弱D.垄断资本家对国计民生的操控
7日内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4 . 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的欧洲,砂糖和茶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些变化说明(     
A.海外贸易减小了社会贫富分化B.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C.殖民扩张助推了各地消费升级D.工业革命消除了地区性饮食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1914-2010年按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计算的经济体排名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前二战后
1914192919802010
美国加拿大美国美国
俄国美国英国中国香港
加拿大印度加拿大英国
阿根廷古巴德国法国
巴西墨西哥法国德国
南非阿根廷荷兰比利时
奥匈帝国智利巴西西班牙
印度/中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
埃及、墨西哥、英国马来亚印度尼西亚中国
委内瑞拉意大利加拿大

——据【美】拉里·尼尔杰弗里·G.威廉姆森《剑桥资本主义史》

据材料概括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呈现的整体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7日内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世纪,英国教师的职责、行为规范、教师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仍以男性为依据。19世纪以来,大量男性“逃离”教师行业,大批女性进入教师行业。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分工变化B.蒸汽时代教师生活境遇的改善
C.机器生产使阶级结构发生变革D.工业革命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
7 . 下表为英、法、美、德四个国家在1840年到1913年间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其中②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2024-05-22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71年,巴黎公社一致决定拆毁拿破仑凯旋柱,这是“鉴于皇帝圆柱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武力和虚荣的象征,是对穷兵欲武的崇扬和对国际权利的否定,是胜者对败者的长期侮辱”。这反映了巴黎公社(     
A.高扬起国际主义精神B.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争取临时政府的支持D.旨在推翻法国封建专制
2024-05-15更新 | 524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时代英国史学家马里欧特称赞约瑟夫·张伯伦是“在目前所评述的这段时期内,英国所有政治家中最富有代表性、也最有影响的人物”。

◆生逢盛世
1836年,约瑟夫·张伯伦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1854年,加入叔父的螺钉生意,成为著名的螺钉生产商,产品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海外。
◆社会变革
1867年,建立全国教育同盟,强调教育改革“是补救的开始,它可以为工人阶级带来较高的工资和比较健康的生活,减少贫困和犯罪,改善居住条件”。
1873年,成为伯明翰市长,大兴市政建设,改善道路、照明和供水,清除贫民窟,完成对市中心的改造,将脏乱差的重工业城市变成了英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殖民地会议
1895年,面对各国激烈的殖民竞争和帝国内部的离心倾向,担任殖民大臣的张伯伦,积极推动帝国扩张,并创立殖民地会议制度,宣扬帝国共同利益、责任。
1897年,张伯伦召开第二次殖民地会议,要求改变帝国成员的薄弱联系,将帝国变成英国和各自治领的“合办企业”。
◆关税改革运动
1903年,面对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美国、德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冲击,张伯伦组织“关税改革同盟”,修改自由贸易政策,向对英国产品设立关税壁垒的外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并对来自殖民地的商品实行关税优惠。

注:约瑟夫·张伯伦(1836-1914)是英国前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父亲,著名政治家。

——摘编自王蒂《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约瑟夫·张伯伦的改革措施进行评述。
2024-04-30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上半期,德国内外输出的主要是谷物、羊毛等农产品以及木材,只有极少部分的麻布、金属制品等工业品,进口的主要是棉纱、铁块、生铁等;到1870年时,德国输出的主要是机器、金属制品、煤炭、棉布、化学产品等工业品、进口商品主要是棉花、羊毛、矿石等工业原料以及谷物等农产品。材料可以用来说明,1870年的德国(     
A.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
C.农业生产水平逐渐下降D.工业产量居欧洲首位
2024-04-19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