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认为
A.巴黎公社革命发生属于偶然B.俄国十月革命不会发生
C.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势之必然D.修正主义具有其合理性
2 . 如表是英国奴隶贸易过程中的大事摘录。这反映了
时间大事
1562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A.英国人权观念的普及B.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
C.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进程
2022-02-23更新 | 544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1866年—1868年第一国际三次会议中部分代表的观点及相对应的决议。
会议代表观点(部分)大会最终决议(部分)
日内瓦代表大会合作社是解放无产阶级的唯一途径合作社并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要得到解放,首先必须夺取政权
洛桑代表大会反对政治斗争、认为正式斗争与无产阶级无关工人的社会解放同他们的政治解放是不可分割的;号召工人学习《资本论》
布鲁塞尔代表大会小私有制是“幸福的主要前提”必须把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和土地收归国有
这体现了(       
A.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B.工人运动思想的日益僵化
C.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过程D.工人与资本家矛盾的缓和
4 . 德国统一之前普鲁士时代,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儿童入学率达97.5%,文盲率仅5.52%.其它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通过政策使自由劳动力在数量上大量增加,而且使劳动者在素质上有了本质的提高。据此可知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推动教育的发展
B.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扮演了重要角色
C.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
D.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劳动者素质提高
2021-12-23更新 | 1662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021-11-17更新 | 23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下图为1700——1800年英国离港商船吨位统计示意图。其变化说明当时英国
A.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B.为应对经济危机大打贸易战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工业革命助推海外商业扩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4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2445.5
18803668.8
18904994.2
190068118.2
191085162.4
1913100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2021-06-08更新 | 5143次组卷 | 50卷引用:重庆市国维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在线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丙国和丁国是
生铁产量
(单位:千吨)
钢产量
(单位:千吨)
煤产量
(单位:百万吨)
1871年1891年1871年1891年1871年1891年
86018978074013.25926.025
1665920369427729.514.09
15644641521235237.094.2
660074996003200127186

A.德国、英国B.德国、美国
C.法国、英国D.美国、英国
9 . 17世纪,一系列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诸如手工工场、公司都拥有了独立的所有权,人们也要求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同时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私有产权的合法性与安全性。这表明
A.经济发展引发了生产经营方式变革
B.市场经济促进产权意识与法治建设
C.人文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
D.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革新
2021-05-13更新 | 521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甘地认为:“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而马克思则认为:“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纺机,毁坏了它的手纺车……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两者认识的差异在于
A.工业文明扩张的影响B.英国殖民统治的方式
C.印度民族灾难的根源D.民族解放的合理途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