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8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关于各项发明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成果意义
A18世纪30年代飞梭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1771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C1785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D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轮船、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A.AB.BC.CD.D
2023-12-1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是一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立足于无产阶级自身解放、追求人类美好生活实现的“政治宣言书”。这部“政治宣言书”(       
A.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B.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C.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D.指导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3 .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一部著述中提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该著述是(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
2023-12-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内燃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
2023-12-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马克思和思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

材料二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并简析其成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思想的名称。
6 .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这反映了(     
A.社会生活变化B.环境污染严重C.居住条件恶劣D.阶级结构变化
7 . 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这部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法兰西内战》D.《物种起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巴黎公社秘书长曾谈道:“我们每天收到大批口头和书面的建议,其中有些是个人提出的,有些是在俱乐部或在国际支部通过的。这往往是一些很好的建议,应该提交公社审查。”事实上,有些群众意见直接成为公社的决策。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C.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D.践行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9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确立的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是(     
A.手工工场制B.大工厂制C.垄断组织D.跨国公司
2023-09-27更新 | 163次组卷 | 20卷引用:【省级联考】四川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世界近现代经济]

材料一   跨国计量经济分析表明,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事实上,1780—1801年英国出口的增加额相当于GDP增加额的21%,相当于同期工业产出增加额的50%以上;而在英国出口增加额中,美国占据了大约60%。国际贸易在利润和降低成本的双重激励下,能够促进更多创新。这意味着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创新变得更有可能。在工业扩张时期,英国的创新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外市场。的确,当时英国自身不具备实现工业创新的条件,而国内条件是促进创新的主要因素,但是海外市场为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英]斯蒂芬·布劳德伯利、凯文·H.奥罗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有两大主题:一是要清除国际贸易的障碍,二是要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在清除国际贸易的障碍方面,美国认为关税问题是会议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英法则把战债问题作为首先要清除的障碍。在稳定国际金融形势方面,罗斯福政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振兴美国国内经济,但英法却强调币值稳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最终未就任何实质性问题达成协议。会后,英帝国的成员国正式组成英镑区,法国为首的金集团则形成了更加充分的保护圈。美国则采取单边主义金融政策,以双边贸易协定开辟贸易市场,构建新的全球经济秩序。

——摘编自金卫星《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海外贸易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其失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