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冶炼和采矿业开始使用机器,纺织业由于使用珍妮纺纱机而迅速发展;北部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农业国的面貌发生改变;在政治上,这一时期的法国“专制制度的长期排斥使这些人不得不相信要么全部全盘接受过去不正义的制度,要么全部全盘推翻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架构”。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是彻底铲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时期,法国先后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思想更为成熟、系统、彻底。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材料三   合众国宪法既立,而联邦制形式,亦益巩固,各州之间,非若当时之为共同行动而已,直结合为一、如婚约之不可破。……。其联合之宗旨则曰维持公道,谓通国之民,皆当受正直平等之待遇也。平治内政,谓四境之内,当雍和静谧也。以相当之武力,立国于世界。永保共和,谓合国民之意志,拥护法律,确保自由为世世子孙之福利也。泱泱大国,以是而生存,亦以是而结合焉。

——摘编自胡晓进《商务印书馆与美国宪法在中国大陆之翻译及传播》

材料四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耗费近十年心血的著作《国富论》,并明确以“重商主义”总结先前欧洲列国的经济政策,并强烈主张自由主义贸易……与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干预贸易不同,自由贸易认为应当逐渐开放殖民地对外贸易,最终实现贸易自由,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决定一切。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如果说,瓦特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靠《国富论》为工业革命的全球贸易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在过去,所有的大国都是靠贸易保护,用武力保持贸易垄断来取得财富,而亚当·斯密认为: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对法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宗旨。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自由贸易”逐渐取代“重商主义”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2024-05-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手把花枝唱竹枝,竹枝新谱夜郎词。故人万里如相忆,夜夜中华梦到时。十丈街衢百尺楼,并无城郭巩金瓯。但知地上繁华甚,更有飞车地底游。黄雾迷漫杂黑烟,满城难得见青天。最怜九月重阳后,一直昏昏到过年。五十年前一美人,居然在位号魁阴①。教堂高坐称朝贺,赢得编氓   ②跪颂经。健儿负弩为前驱,八马朱轮被绣襦。夷狄不知尊体统,万民夹道尽欢呼。”

“古来印度号西天,佛法于今亦可怜。惭愧称王数十载,尚叨女主赐华筵。国政全凭议院施,君王行事不便宜③。党分工保相攻击,绝似纷争蜀洛时。短衣脱帽谒朝中,无复山呼但鞠躬。露膝更无臣子礼,何妨裸体入王宫。……”

(注:①魁阴,即“queen”,指女王;②编氓,指平民;③不便宜,指权力受约束)

——摘编自张翼祖亲历英国伦敦时所写的《伦敦竹枝词》(1887年)

(1)结合所学知识,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关英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信息。
(2)如何解读作者《伦敦竹枝词》中的思想倾向?
2024-05-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冶炼和采矿业开始使用机器,纺织业由于使用珍妮纺纱机而迅速发展;北部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农业国的面貌发生改变;在政治上,这一时期的法国“专制制度的长期排斥使这些人不得不相信要么全部全盘接受过去不正义的制度,要么全部全盘推翻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架构”。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是彻底铲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时期,法国先后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思想更为成熟、系统、彻底。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材料二   合众国宪法既立,而联邦制形式,亦益巩固,各州之间,非若当时之为共同行动而已,直结合为一、如婚约之不可破。……。其联合之宗旨则曰维持公道,谓通国之民,皆当受正直平等之待遇也。平治内政,谓四境之内,当雍和静谧也。以相当之武力,立国于世界。永保共和,谓合国民之意志,拥护法律,确保自由为世世子孙之福利也。泱泱大国,以是而生存,亦以是而结合焉。

——摘编自胡晓进《商务印书馆与美国宪法在中国大陆之翻译及传播》

材料三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耗费近十年心血的著作《国富论》,并明确以“重商主义”总结先前欧洲列国的经济政策,并强烈主张自由主义贸易……与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干预贸易不同,自由贸易认为应当逐渐开放殖民地对外贸易,最终实现贸易自由,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决定一切。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如果说,瓦特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靠《国富论》为工业革命的全球贸易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在过去,所有的大国都是靠贸易保护,用武力保持贸易垄断来取得财富,而亚当·斯密认为: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对法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宗旨。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自由贸易”逐渐取代“重商主义”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恩格斯的英国工人观主要是从英国工人的现状入手,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他细致描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悲惨、痛苦、无助,并认为工人的悲惨现状源于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基于此,他对工人阶级通过普选权的方式改善自身生活状况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普选权是属于英国资产阶级和英国贵族的,对于英国工人阶级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唯有流血的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成功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

——摘编自海因里希·格姆科夫《恩格斯传》

材料二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生产力的进步使得垄断资产阶级意识到不能采取原先的赤裸裸的剥削形式,通过科学管理、收买无产阶级等隐形手段来调整阶级策略,同时英国工人运动也使工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显著改善,这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良好的双向互动状态。19世纪80年代普选权在法国工人阶级手中取得的成效让恩格斯意识到,利用普选权夺取政权的过程虽然缓慢且枯燥,但却十分可靠,工人只要合理地使用普选权,使自身处于进行革命的最有利地位。改良主义文化作为英国社会的特有文化,恩格斯认为英国工人阶级可以也应该采取和平改良的方式改善自身状况。最终在最后一刻通过斗争进入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即社会主义。

——摘编自王兴斌等《恩格斯的晚年》

材料三   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以人的解放为根本价值归依,而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又始终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格斯不同历史时期的英国工人观,有利于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并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在探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解放道路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他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他国工人阶级特点的解放道路。

——摘编自李述森《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与时俱进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恩格斯早期和晚期英国工人观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工人观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恩格斯工人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2024-04-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01年,为缓解圈地运动开展所导致的贫民问题,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规定以教区为单位,对辖区内的穷人进行救助。国家和社会从此承担起济贫的责任,穷人接受救济也成为受法律保护的一项权利。基于不同的致贫原因,政府将贫民分类,贫穷儿童被送到工厂当学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将有机会获得教区提供的工作等。各教区建立济贫院,同时也以发放现金、实物的形式对穷人实施户外救济。此外,教区还通过限定救济条件、工资补贴制度等措施提高社会就业率。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济贫法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很多人认为济贫法培育懒汉,鼓励不道德,限制劳动力流动。到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

——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济贫法改革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济贫法改革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社会立法

材料一   1750年至1801年,英国人口增加了二百五十万,增长率是前一时期的四倍。人口重心也在向北部和西部的工业区移动。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大工厂越来越多的开设在那里。这些从产业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十八世纪最后几年中已经呈现出丑陋、黝黑、被烟雾包围的面貌,它们的那些建设得不好的郊区犹如畸形触须向各方面伸展着,可这些城市却越来越富裕。大工业把工人们集合起来并使他们在共同的痛苦之中联合起来。1802年保护学徒身体和精神的法令是十九世纪社会立法的开始,……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时间(年)法律名称主要内容(节选)
1802第一部《工厂法》规定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
1833新的《工厂法》进一步改善工厂劳动条件。
1842《矿井法》禁止妇女和10岁以下儿童井下工作,改善矿工恶劣的劳动条件。
1847《十小时工作法》实行“工厂巡查员制度”,派人依法监督工人的劳动条件;
1848《公共卫生保障法》通过立法手段对公共卫生领域进行干预,法案在供水、排污、垃圾处理、住房等问题上规定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1867《改革法》扩大工人的选举权;
1870《初等教育法》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摘编自赵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立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开始社会立法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表,指出上述法律的实施起到的主要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技术变革带来的水力机、蒸汽机的创新,最终促使处于萌芽状态的工厂制破土而出,这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最终在英国问世了。工厂制首先出现于供需冲突最为突出的纺织行业,从18世纪末期起逐步向其他行业扩散。与传统手工工场相比,近代工厂制在兴起过程中逐步展露出一些新的特征,如资本与劳动力的集中,劳动分工的加强,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等等,这充分表明工厂制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已经实现了质的突破。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都不只一次地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吸收人类知识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的解释与发挥,创造出来的。至于为什么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不是别人,那就要了解他们的革命生平。为此就需要搞清楚背景,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时制度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工人阶级进行的斗争,即早期工人运动(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如果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最富革命性、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就不可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也不可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思想,工人阶级是物质力量。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工厂制兴起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8 . 【大学与时代】

材料一   中古后期,西欧大学主要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受救皇控制,50%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其教学与研究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辅之以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科。14—16世纪,国家或民族教会创办的大学迅速增加,许多城市也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等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大学,其分布范围向整个欧洲扩展,希腊语、修辞学和文学等“博雅课程”被认为能“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而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易红郡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政府新创办了各类国立农学院、高等商学院及多科性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学,主要训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拿破仑还授予巴黎多科工艺学校“为了祖国的科学与荣誉”的旗帜。此外,企业家也创立或资助了一批大学,如欧文斯创办的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剑桥、巴黎等传统大学在古典学科与神学之外,加强了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研究。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研究设施。此外,大多数大学中兴起了诸如德意志“青年协会”式的学生组织,号召“民族团结”“为祖国服务”,反对犹太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摘编自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16世纪西欧大学新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开始建立近代工业,但是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18世纪末期之前,法国农业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80%以上。拿破仑上台之后,宣布保障农村的小土地所用制,但由于忙于战争而将经济的发展置于次要的地位。连年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后又被迫支付沉重的战争赔款。19世纪,法国的大部分银行不愿贷款给工商业界,而是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小的政府或收益较大的海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战乱状态,一部分资金充裕的资产阶级携带资金出国,导致法国国内资金的流失。同时,大陆封锁政策的长期实施隔断了法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不仅使法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棉纺织工业由于原材料缺乏而中断,而且还使多年苦心经营的海外市场大量丧失。

——摘编自贺建平《简评萨伊学说对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影响》等

材料二   1925年12月,在联共 (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提出了“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胜利而奋斗是我们党的基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共产党人选择了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了高速度地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干部管理制度,等等。只是后来,苏联把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片面化、固定化、模式化,没有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形势与条件及时做出调整。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财力和物力都是不充裕的,但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通过计划管理,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用十几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走完的路程。

——摘编自汤德森《苏联国家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工业化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简要说明材料中体现出的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出现的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4-04-19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自然神论表现了启蒙思想的最初要求,突出了理性精神的重要意义。但是17世纪的英国人在启蒙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他们虽然推崇理性,却未曾用理性来否定上帝和基督教信仰。然而,在同时代的法国,理性却被推向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成为审判一切的“上帝”,而上帝则被赶下神坛,成为遍体鳞伤的流亡者。

——摘编自赵林《英、法、德启蒙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   启蒙运动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士气。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及1787年宪法、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启蒙运动都留下了痕迹。新文化运动甚至被称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成为人们争取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英】罗伊·波特《启蒙运动》

材料三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和法国启蒙运动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具体史实说明“启蒙运动都留下了痕迹”。
(3)根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024-04-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