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了修建太平洋铁路和法案,规定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共同承建,决定以发行国债的方式筹集修路资金。为早日开通铁路,美国政府在法案中颁布了现金补助法。规定无论哪一家公司只要其铺轨,两旁的土地即归其开发利用。由于公司所获的公债、授地及补贴是根据修建铁路的里程来发放的,所以两家铁路公司都想加快建设建设速度以获得更多的利益。1849—1882年,共有30万华人进入美国,大多数集中于西部。最初,绝大部分人是为采掘黄金而来,后来则主要从事筑路。这条铁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完工了。自此,……美国经济以展开始进入狂飙突进时期。

——高连奎《为何美国是老大》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起,在清政府的内部有人开始提出了建筑铁路的要求,与此同时,激烈争论也开始了。曾国藩认为,在内地一旦建设铁路,将会造成“车驴任辇旅店脚夫之生路穷矣”。当时任通政司参议的刘锡鸿认为,“铁路之利于行兵,……兵力强,则我可速以挫任;兵力弱,则人亦因以蹙我。”内阁大学士张家骧提出,“从中岂无田亩、屋庐、坟墓、桥梁阻隔不通之处?……此令一下,民必不乐从。势迫形趋,徒滋扰攘。”由于形势所迫,清政府最终还是决定修筑铁路。1880年,为了适应开平煤矿煤炭外运的需要,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是我国自筹资金修建的第一条营业铁路。同时,这条铁路采用的标准规矩1.435米,也为今后的铁路延伸、联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后,铁路的修筑真正成为清朝的一项国策,至1894年底,中国共建成铁路415.4公里。

——摘编自邵攻南《1862—1937年中国物流方式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得以完成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晚清兴办铁路时反对派所持的理由,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政府“最终还是决定修筑铁路”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胥铁路与太平洋铁路的修筑对于中美两国的共同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以前,俄国政府每四年将整个巴库油田承包给一个包税人,再由包税人分租给业主。1872年,俄国政府全面废除油田包税制度,进行公开招标,实行长期甚至永久租赁,有力刺激了企业家向石油业投资。从1877年起,俄国政府变相禁止美国煤油进口,并免征俄国企业家的煤油消费税10年。到1883年,美国煤油被排挤出俄国市场。1884年,俄国开始向国外出口石油。从19世纪80年初期开始,以蒸汽机驱动的钻井抽油法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打井采油法,成为俄国石油开采的主要方法。到19世纪末,俄国的石油开采量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石油产量的半数。与此同时,俄国的石油加工技术也迅速进步,石油逐渐成为俄国工业和运输业的主要燃料。伴随着石油及其制品销售的活跃,石油业主之间展开激烈争夺并形成垄断组织。

——据张广翔《19世纪60-90年代俄国石油工业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俄国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后期俄国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英国人口为280万,到1600年,全国人口则增加到400万。其中,城市人口的增幅更加显著。1550年以来,全球气候不降显著,小冰期取暖曾消耗了伦敦2/3的能源供给量。沿海和海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而在生铁量产之前的英国主要利用木料来建造船只,其中皇家海军的军舰对于造船木料用料考究、用量巨大,这无疑也加剧了英国的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

材料二   17世纪,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和使用煤炭。到18世纪上半叶,玻璃制造、肥皂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印染、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为同时期法国煤炭产量的30倍,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主要能源。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英国“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商业的兴盛,明朝为商人服务的有关交通、经商的书籍被纷纷刊行,成为后人了解明朝商人经商路线的基本素材。1570年,徽商黄汴编撰《天下水陆程》不仅包括各商路的方向路程、沿途驿站名称、行程风险、食宿条件、行会组织等,还有许多集镇和村落名、河流名。官员旅行,有驿站可以吃喝休息;商贾旅行,哪儿有村落,哪儿需渡河,都要自己操心。明朝后期,政治上宦官擅权,不得志的士大夫们渐渐疏远政治,流连于山水之间,调查当地的民情风俗,这种行为被称为“宦游”。文人们在适宜季节与朋友出游,“不必矫情,不必递性……直心而动”。他们将所行、所见、所思记录下来,形成了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游记,其包含着明朝人特有的对科学的追求,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观察。其中,徐霞客、王士性两位大旅行家的著作就是观察、描写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典范,是地理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学问的标志。

——摘编自傅林祥《交流与交通》

材料二   工厂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机器强迫人按照机械的节拍从事劳动。城市化使人们的生活空间缩小,工作压力增大,住房紧缺,环境污染,道德水平降低,人际关系冷漠……所有这些弊病使人们想要逃避节奏紧张的城市环境,回到宁静的大自然中去。工业革命使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使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而是更多流向资产阶级,从而增加了有财力外出旅游的人数。产业工人虽然在经济上受资本家剥削,但毕竟是自由人,有迁徙外出的自由,再加上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斗争,资本家不得不增加工人工资并给予他们带薪假日,土地所有者不再垄断权利,财富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分配,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得到了提高,这些变革都导致了“有闲”阶层的急剧扩大。由于社会财富大量涌现,温饱不再是生活的目标,各阶层开始购买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范围更大的商品,旅游成为人们主要的消费之一。

——摘编自郭文康《工业革命与近代旅游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旅游兴盛呈现的特征,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旅游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旅游兴起与发展带来的启示。
2024-02-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住房拥挤和私自搭建房屋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早期的贫民窟。1831年和1832年,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共导致3万多人死亡。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宣泄的途径,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持续恶化,使政府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筹建。1993年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张善奎、孙玉娟《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信息是历代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事关重大。宋代在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上,除章奏、面奏等历代类似的制度外,还有其独特之处。群臣面对、臣僚章奏、经筵议论乃至士民上书都是君主了解社情民意的途径。同时政府以行政、监察系统为主,财政、司法等专门机构为辅,建立起多层多途错落纵横的政绩考察途径来丰富信息搜集渠道。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强调时效,情报的最终汇聚点,是君主所在的“御前”。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信息渠道举隅:以宋廷对地方政绩的考察为例》

材料二   庚子之前,清朝电报建设已初具规模。遇有紧急事件,朝廷与各省之间常通过电旨、电奏的形式沟通政情,京中对外电报线路逐渐形成东线、西线、京恰线三条。电奏与奏折相比,体例相对简洁,仅申述事实,少了繁复的礼节性饰文;由总署电局译出后,径交军机“进呈御览”,枢臣率先得观电奏。这一新型通讯方式变得日益普遍,原先双线运转的、上传下达的信息路线,一变而为多线并存的信息网络。

——摘编自郑泽民《“庚子西狩”时期电报通讯机制考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信息搜集和处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英国的社会财富出现普遍增长,无论是上层、中层还是下层的收入都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新兴的中等阶层不仅人数众多,在消费观念上也有别于上层社会。与上层盲目追求奢侈消费和炫耀式消费不同,中产阶层更喜欢新商品,更注重舒适、便利和品位。这使得中等阶层取代上层,成为消费的主力。与此同时,原来由上层专享的咖啡、茶叶等奢侈品的价格大大下降,逐渐成为全民共享的普通消费品。据估计,英国男性识字率由16世纪的20%增至18世纪的60%,女性识字率也有所提高。歌谣集、近代小说逐渐兴起,报纸的发行量也大大增加,阅读书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一部分。

材料二   18世纪,一个新型的消费社会在英国逐渐形成。伴随着消费社会形成的是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为了“迎合购买者的自命不凡”,供应商不得不绞尽脑汁不断改进技术以推陈出新。咖啡馆、酒吧、图书馆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场所。在咖啡馆,等级和出身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其座位向所有人平等开放,“每个角落都是自由的”。与英国人消费同步发展的是全球化以及全球化过程中的冲突、压榨和战争。美洲的种植园专门服务于英国的消费者,为了维持种植园的生产,英国人的奴隶贩子运来了黑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消费品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英国社会消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新型的消费社会”形成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世纪以来,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业已产生,并且形成了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城市的工商资产阶级和在农业中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新贵族共同受到封建行会制度和国王推行的垄断制度的束缚,在政治上又处于无权的地位,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论者”,认为议会是靠国王的“恩赐”才存在的,当他们发现议会难以驾驭时,就解散议会。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之后,约翰·洛克回到英国。1690年,洛克出版了《政府论》。历史学家们认为,洛克是受命为光荣革命提供理论依据,证明其正当性。但实际上,《政府论》写于1682年或1683年,只是当时未发表而已。洛克摧毁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他认为主权在民,并且主权不能转移给任何人。因此,一位君主宣称拥有绝对君权站不住脚。政府应关注议会具有的立法权;国王是议会通过的法律的执行者。詹姆斯二世由于奉行有悖于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政策和做法而失去了国民的支持。

——摘引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   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又造成“中产社会渐渐都沦为无产者”,“社会上困苦的失业者已普遍都会与乡间了”。人们因之而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制一面固然增加富力,一面却也增加贫乏。”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因中国人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本主义危机而加深。因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黑暗苦痛而加切。时光迁移,潮来潮去。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摘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阐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结合所学,指出“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破坏了哪些由《大宪章》确立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说明洛克“摧毁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的理由,结合所学,说明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掀开“另一页”的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览会,亦称展览会,是十八世纪前后兴起的一种大型人类聚集活动。它集展示、贸易、科技、文化、娱乐等元素为一体,创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一种崭新的形式。

材料一   185151日,万国工业博览会正式开幕,那晚,女王这样写道:我去了机器展厅,在那呆了两个钟头,多么有趣的参观,让人大开眼界。从前手工制作需要花费几个月,如今用精美无比的机器,一会儿就能完成。我们看了欧德哈姆发明的织布机……维特华兹先生发明的刨铁机和削铁机,削铁机能轻松把铁片削成半英寸厚的铁片,好像铁块和面包一样软!

——《维多利亚女王日记》

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中国展区所展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宫灯、花伞、绘画等传统手工艺品。

——马敏《中国博览会通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材料二   直到二十世纪初,在振兴商务、发展实业的背景下,国内的博览会事业才逐渐兴起。1906年,晚清农工商部在京师开设劝工陈列所,“专供陈列中国自制各货,供人观览,以为比较改良之张本”。稍后,各省会和通商大埠均有仿行,或辟专馆陈列本地区精良农工商品,或借鉴欧美,特别是日本的经验,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劝业会……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将中国博览会事业推向了一个高峰。

——马敏《近代博览会资料汇编》

材料三   2023115日至11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和世界进入“进博时间”。自2018年第一届进口博览会举办的六年来,进博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参展企业越来越多、展品越来越丰富、开放举措更加有力,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提升了外资企业对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预期和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

——摘编自苏丽锋《进博会越办越好,彰显中国高水平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参展物品的差异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出现博览会事业高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从参与到主办博览会历程的认识。
2023·重庆·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材料二   19193月共产国际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国访贤,做工作。中国有五四运动的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斯大林的理论分析和形势估计的影响下,192711月党中央扩大会议就搞了盲动主义,号召到处暴动。193578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一般不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后来战争打起来,对我们党的干涉就很少了。到了1943年,共产国际就解散了。

——根据《周恩来选集》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的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个方面的阐述,几乎都要谈到苏联和斯大林的错误,都要谈到应当吸取的教训。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都表明,中国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中苏两党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争论,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

——摘编自李明斌《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
2023-12-02更新 | 1306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