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时间发明发明人身份国别
1879电灯等爱迪生电学家、发明家美国
1866发电机西门子电气工程学家德国
1876内燃机奥托戴姆工程师德国
1885汽车卡尔本茨发明家德国
1903飞机莱特兄弟发明家美国
1867黄色炸药诺贝尔化学家、工程师瑞典
1879碱性转炉托马斯工程师英国

备注:由于分裂割据,德国19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俄国在19世纪后期,初步实现向工业化过渡。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

——摘编自李肃、周放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
2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这场变局更为波谲云诡。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是一个关乎各国共同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1500年以前到18世纪末世界贸易呈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2)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其有序发展的历程。

材料三   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求是》2020年第24期《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面临着哪些不足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诸多问题的解决途径。
2022-07-1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文明的基础,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现在这个世界。……既然许多欧洲国家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站到了走向现代的起跑线上,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阿克莱特的成功,引发了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的热潮,几乎所有的工厂都会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对工人实施规范化的管理。不少工厂主在几十年内便由一个小业主发展为百万富翁,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激增,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要,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到处流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三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哪一次技术革命期间?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能够“改变世界”的原因。
2022-05-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后果就是无产阶级的形成。因为破产的独立手工业者都加入无产阶级队伍,于是社会日益分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但产生了工人阶级,而且也给工人阶级带来苦难。在工厂里,工人变成机器的简单附属品,他们跟随机器运转,而且失去了劳动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因为工作单调乏味,很不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说明“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导致的后果。
2022-07-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铁路梦”

火车的发明极大地拓展了陆上移动空间与物流能力,不断地发展着人类的“铁路梦”。

材料一   苏格兰人乔治·史蒂文森,制造出他著名的“移动引擎”,这使煤的价格降低了将近七成,还让曼彻斯特与利物浦之间开通第一条   客运专线成为可能。从此,人们可以用前所未闻的15英里的速度,从一个城市奔向另一个城市。

——房龙《人类的故事》


(1)材料一中,“移动引擎”得益于什么动力?此发明对英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通往加利福尼亚的铁路建成了。但是这条铁路之所以能建成是由于资产者通过国会赠送给自己大量“民地”,也就是从工人那里剥夺了这些土地,是由于资产者输入了中国苦力来压低工资,最后是由于资产者建立了一个新的支系——“金融贵族”。

——《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1869810日)


(2)依据材料三,概括“通往加利福尼亚的铁路建成”的主要条件。

材料三   欧洲富强之本……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凡为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初


(3)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孙中山“视铁路为命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我国高铁的成功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有力推动了我国铁路标准走出去。目前,我国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标准化互认合作协议,显著提升了我国铁路标准的影响力。车轮飞驰,不觉经年。以高铁为代表的“国家名片”,让世界不断感受中国发展的强劲脉搏。

——摘自《飞驰的高铁》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人类不断发展的“铁路梦”?
6 . 如表反映了1780年至1851年英国出口增长的情况。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总出口
(百万英镑)
名义GDP(百万英镑仅计英格兰)工业品在工业产品中的比重(%)
17808.7116.625
180128.4230.940
183138.9372.449
185167.3505.569
A.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B.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确立
7 . 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022-06-07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3[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8 . 人口迁徙会对人类经济、文化变迁产生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与人口增长极大地促进了移民与城市化。在工业社会中,移民从乡村涌入工业中心寻找工作。工业化的英国领导了世界城市化的浪潮。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在大约1万多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材料三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民族多样性可以说是与生俱存的。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后,便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和组织结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美国化运动造成了民族关系的紧张,暴露出强迫同化的低效性和反民主性。美国化运动的不成功结局促使一些知识分子认真反思民族关系,文化多元主义应运而生,……少数民族集团把盎格鲁撒克逊(日耳曼人的一支)新教徒集团视作民族群体之一,而不是必须归从的主流或主体民族,自己民族文化也是美国文化的有机部分;把美国视为一个开放社会,人们有权利寻求与民族祖先国家的交流。

——摘编自高鉴国《试论美国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


(1)概括材料一中“移民”的流动方向,并结合所学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东南沿海华工出国的原因,试举两例说明华工对美洲开发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美国移民社会的主要特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期,印度棉布进入英国市场,对传统的羊毛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为保护传统羊毛业,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棉布进口。由于消费者对棉织品的需求,18世纪中后期英国棉纺织业不得不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大量工人流入工厂,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18世纪末,英国国内制造商对于棉花需求急剧增加,但英国并不出产棉花。到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而欧美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确立了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棉花:理解资本主义的最佳作物》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业,尤以棉纺织手工业为最。英国棉纺织业进入到机器生产阶段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竞争力便相形见绌。由于洋纱便宜,许多农民购买洋纱代替土纱进行手工织布。1894年闽粤地区的手纺业“已有如风流云散”,“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洋布在中国的销量也越来越多,缓慢地克服了小生产者的顽强抵抗。洋纱洋布已经逐渐由沿海向边远腹地扩散。19世纪60年代,洋纱在中国土布生产中的使用率只占0.56%,90年代上升到18.94%。洋布在中国年用布总量中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3.2%上升到90年代的13.39%。

——摘编自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在棉花纺织领域确立主导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变化并作简要评价。
2022-06-0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一位学者笔记的部分内容。由此推知,其思考的问题是
A.古代亚洲科技对欧洲的影响B.工业革命发生地的偶然与必然
C.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原因D.世界文化中心转移的主要轨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