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化学家法拉第(1791-1867年)曾经描述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工业革命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造成第一批近代工厂基本上依河而建,不仅解决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工业废水的处理。这些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使水质大大降低,河流污染严重。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展,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加之市政建设落后,城市房屋供应紧张,忽略了对房屋排污设施的建造,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物无处排放,导致方圆几英里的地方水流浑浊。

——摘编自吴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拉第时期造成泰晤士河污染的原因及其影响。
(2)以英国泰晤士河污染为例,说明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2-05-31更新 | 204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路开发商和他们在政府中的赞助人基本上赢得了争论,铁路被看成是让人兴奋的事物。从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建成,到新旧世纪之交,仅仅两代人的时间,世界各地变化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铁路显然需要蒸汽机,但它们也需要资金,资金为铁路的发展和快速传播铺平了道路。……更早一些时候车轮的发明,让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出行,但较为局限,只允许相对较短的旅途。人们的眼界,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限制在离家周围几英里之内。而铁路所触及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了。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著(铁路改变世界》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提出改“土路为铁路”的倡议:“俄人竖拒伊犁,我军万难运役,非开铁路,则新疆、甘陇无转运之法,即无战守之方。俄窥西陲,英未必不垂涎滇、蜀。”1880年,刘铭传在应召进京议防务时提出:”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李鸿章赞同并进一步强调:西方各国的铁路“六通四达,为路至数十万里”,实乃致使其富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摒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发展铁路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力主修筑铁路的原因。
2022-04-22更新 | 299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1820-1870年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2027%9%——6%
184025%9%8%7%
185022%11%8%7%
187025%10%10%8%
A.美德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兴起B.欧美各国工业差距逐步缩小
C.自由贸易主义政策取得胜利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新格局
2022-03-05更新 | 311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考全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无论是观察家还是工人本身,都知道工厂制度是非留下来不可了。这种制度的维护者宣传它是为未来的完全自动化开辟了可能性的一种革命制度。”该学者意在说明工厂制度的形成
A.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B.提高了生产效率
C.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D.推动了经济转型
6 . 下表为1740-1800年间英国的工业产值及出口额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
单位:万英镑
年份英国工业产值出口额二
17402420630
177036901120
180068202350

A.英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英国工业水平居于世界一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趋于成熟。宋代皇室南渡使北宋时期的京菜(河南菜)与六朝以来发展的江浙菜交融汇合。各地大量难民与皇家贵族的集中促使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加之中国人缺少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的宗教饮食禁忌,因此国人天上地下水生陆长的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的食物种类,加之各地域各阶层东西南北上下尊卑的饮食“亚文化”的综合,最终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艺术。

——摘编自秦晖《思无涯,行有制》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中国菜”趋于成熟的经济因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的变化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二   胡椒原产于印度……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开拓水上贸易线路……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贸易的发展。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

——整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材料三   统一的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多年的时间。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这时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它促进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贸易的深化。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

——整编自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椒的全球史”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推动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因素。
9 . 读英国进口贸易总额表(1784-1836,单位:英镑)。从中可见当时的英国
时间总额制成品粮食原材料
1784-1786年20386214486579585
1804-1806年5061917292144427446
1814-1816年647387312760232405
1834-1836年7046519262068047859

A.积极抢占更多投资场所B.工业制造能力有所下降
C.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D.积极谋划发动鸦片战争
2022-01-21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学家汤因比用“革命”来表达英国某一时期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一“革命”
A.力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束缚B.开端于蒸汽机的发明
C.使内阁实际上掌握政府权力D.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