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 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磋磋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米,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

——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 1910 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帶来的挑战。

——摘鳊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

——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分。它提供了开发和利用热能来驱动机械的手段……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的这段话。
(3)有人认为:“没有瓦特,就没有工业革命。”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瓦特贡献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丝织业中表现最为典型、最为突出。但在具体研究中,彭泽益等学者认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行会手工业老板和帮工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把这说成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乃是对史实的误解。

材料三科学技术和社会技术影响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决定经济发展的技术其实是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技术,就是调整、管理、控制社会的方法。从整个国家来说,支撑社会的广义技术范畴主要包括:政府组织的状况,指政府组织的架构和规模,官僚机构的运转效率等;财政税收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等。社会技术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并与经济增长率息息相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彭泽益观点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材料三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

18~19世纪,英国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期,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顷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新浪网《圈地运动》

材料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在《荒村》中描述圈地运动前后一个村庄时写道:“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你的游乐消散,你的魅力褪光;在你的茅屋之间看见暴君的手,荒凉使你的翠绿罩上一片忧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圈地运动的进程及其对英国农村农民的影响,并谈谈你对马克思和哥尔斯密评价圈地运动的理解。

(4)在农村农民近代化进程中,中国与英国的途径有何主要不同?你认为农村农民走向近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