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 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磋磋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米,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

——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 1910 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帶来的挑战。

——摘鳊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2 . 纺织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3年,英国允许设立专利权以保护发明者的权利,激励了众多新发明的产生。18-19世纪的英国,棉纺织业是新兴的行业,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相对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同时,棉纺织品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特别是海外销量大,手工工场的供应明显不足,迫切需要技术革新和扩大生产规模。在现实存在的需求刺激和各方面条件配合之下,生产一线的工匠们进行了一系列闻名于世的技术发明。这些发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且彼此高度关联,转化为生产力后带来十分可观的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投资于各种发明创造。最终形成各个行业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摘编自苏保祥《科技金融实践与创新》等

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纺织工业部通过集中物力和人力,在五年内共建成大中型棉纺织厂60多个,并初步形成了北京等五个棉纺织工业新基地;同时,新建和扩建了一批毛、麻、丝纺织厂和印染厂。这些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援助,苏联不仅派出了工程技术人员,还提供了大量技术图纸;另一方面,大量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归国后成为各级技术骨干力量。1951年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华东纺织工学院创办,接着又陆续组建了一批纺织高校。纺织工业部注意总结和推广先进技术,推动全行业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个时期,纺织工业生产和建设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多经验对后来纺织工业的发展部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纺织工业年鉴》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英国纺织业技术革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纺织工业技术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谈谈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2021-07-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对于18世纪仍处于割据状态、战争不断的欧洲其他国家,作为一个岛国的英国具有超脱大陆事务的天然优势。英吉利海峡提供的天堑使其能够在相对稳定的局势下专注于经济发展。18世纪,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毛织品出口国。毛织品的生产扩大带来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进而导致了英国工人的工资水平远高于欧洲其他地区。高工资带来了高资本积累,这使得以机器代替人工以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可能。英国特有的高工资使人们有条件接受适当的学校教育和相关的学徒制培训,从而大幅提高了人们的读写和计算能力,为改进工业生产方式、进行技术变革储备了人才。另外,1700年前后,英国的煤炭产量占欧洲煤炭总产量的80%,这为高耗能式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提供了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

﹣﹣摘编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材料二: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独特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经济地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韫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1.合法的土地交易;2.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3.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

——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30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陡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华南农业走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摘编自尹虹梅《英国圈地运动时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