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曲辕犁在中国耕犁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增加了策额、压镜、犁评,可以调节耕地深度。曲辕代替直辕,使犁辕缩短,减轻犁身重量,转动方便。辕由直变曲,降低了犁的受力点,既减轻了农夫的体力消耗,又大大节省了畜力。因此,曲辕犁不但适合江南水田耕作的需要,而且在丘陵山地也可以使用,在北方中原也推广开来,成为唐代最主要的耕犁。我国耕犁发展到唐代,已经基本定型了,现在使用的耕犁实际上和唐代的曲辕犁没什么两样。

——摘编自杨向春《唐代的耕牛与牛耕》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纺纱业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过程中,发明家和企业家起到了直接推动的作用,而消费者、政府等多种社会组织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经济制度的转变、市场机制的作用,英国社会创新不断,到18世纪,社会出现发明热和投资热。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增加,消费者追求生活时尚,积极购买新产品,这是技术创新得以产生和应用的根本所在。可以看到,英国社会的众多行动者都对纺纱业的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制度和政策对创新驱动发展始终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摘编自迟红刚、徐飞《从技术创新到社会技术系统转型——工业革命先导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在现代工业生产上,而且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数达到4.89亿,已接近5.38亿的互联网总用户数。在过去18个月中,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了近10倍,目前已占整个互联网流量的10.1%,其中我国的占比更高达17.8%。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都在迅速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形式、营销推广方式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化。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一个规模庞大、拉动效应极强的新兴市场正在孕育形成。从这个角度上看,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模式的改变,影响是全方位的。

——摘编自兰建平《“第三次浪潮”到“第三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曲辕犁的优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8世纪英国纺纱领域涌现出的新发明,概括英国新发明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技术革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4-01-13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名校联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个体家庭无力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家庭领域。1917年,英国家庭津贴运动兴起。女权主义者和劳工妇女为实现家庭津贴计划的长期努力,使得家庭津贴成为20世纪2040年代各政党和社会人士聚焦的热点议题。1945615日,《家庭补贴法案》正式通过,该法令规定,为所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提供每周5先令的家庭补贴。

——摘编自杨辉《挑战与变革:19171945年的英国家庭津贴运动》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进入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家庭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应对挑战。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大幅度削减福利支出,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政府家庭政策的转变,譬如从“普遍性原则”向“选择性原则”的转变,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弱势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扶持;提倡国家责任与个人(家庭)责任的平衡,促进个人和家庭承担更加积极的义务与责任。进入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的工党政府提出社会政策的目标是鼓励人们主动地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不是仅仅依靠社会救济生活;政府不应该成为发放更多福利的家长式政府,而是要提供就业和教育以帮助人们自救的能动性政府。

——摘编自雷杰、张力炫、蔡天《英国家庭政策的历史发展及类型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以来英国家庭津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家庭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欧洲第一个大量使用煤的国家。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由于煤需求的扩大,对煤的开采和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760年英国开凿了庞大的运河网,其首要目的是使煤以低廉的价格运到最需要的地方。1825年英国煤矿为早期蒸汽机的应用和改良提供了应用场景。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就是连接英国东海岸和产煤区的线路。1709年亚伯拉罕·达比父子把煤转变为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用焦炭替代木炭,发明了焦煤炼铁法,大大提高了冶炼效率。   有机物能源向化石能源过渡的新能源经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引发了一场足以改变英国以及世界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摘编自刘晓君、张迪《全球化视野下英国工业革命再审视》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洪流将大量妇女挟入社会大舞台。这势必对她们的命运产生影响。伴随着机器生产而来的是女工们无尽的痛苦与不幸。纺织厂的女工多以肺病终其一生;女矿工们“面带病态和衰老的象征”。但女工们有了固定的工资,有了自由支配劳动果实的权力,她们在挣得工资得同时,抛开了对家庭的经济依赖。她们有了关于“个人独立”的意识。在一些丈夫找不到工作而靠妻子养活的家庭中,出现了男女传统位置的大错位。马克思指出“(妇女参加工业生产)也就为家庭和两性关系的更高级的形式创造了新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女性的影响。
2023-05-1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0年前后,蒸汽机汽车、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均已被发明并且都进入商业化。1913年,福特将流水线生产方式推广到T型车的生产上,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由此带来福特汽车售价下降,内燃机汽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1990年以后,本来为收音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研发的锂电池技术被应用于汽车上,促进了电动汽车的复兴与发展。

——摘编自张笑字《产业与文明:复杂社会的兴衰》

材料提供了一个产业与科技关系的案例,蕴含了诸多启示,从中任意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到1900年,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发展的影响。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在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

——摘编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信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信网络得以形成。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部门有哪些?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技进步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农业发展与农民阶层农业的发展状况
(农业机械化;粮价上涨;圈地热潮)
农民阶层的构成
(自由持有农、佃农、农业雇工;分化现象严重)
第二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农民经济收入与消费农民的生产收入
(农业生产收入增加;家庭手工业收入作为补充)
农民的工资收入
(劳动收入;社会救济收入)
农民的生产消费
(农业生产支出;地租)
农民的生活消费
(日常消费特点:肉类、糖类和茶叶上升)
第三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农民经济生活的变化农民家庭手工业的衰落
(家庭手工业生存空间的压缩)
农民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农民劳动观念的变化

——摘编自王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农民经济生活研究》

上表为某位学者的一篇文章目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整体或者部分提炼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后,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政府早年所颁布的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性法令已严重束缚经济的自由发展。同时,随着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关税保护制度已成为海外市场的障碍,为经济发展“松绑”已成为形势的需要。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经济发展。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7811785年的年均1369.3万英镑,增长到18661870年的6924万英镑。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材料二   巴西的工业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及二战带来的外部条件变化,迫使巴西加速发展原先需进口的本国工业消费品。二战后,巴西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发展计划,不仅对汽车、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基础工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制定了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19561961年,巴西政府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5个部门30个项目的目标计划,建立了汽车、造船以及重型电机等制造业。同时,钢铁、重化、造纸等工业部门也取得很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靠国家高投入、高保护和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推进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导致巴西民族工业失去了发展活力,国内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此,巴西政府决定采取外向型的发展模式。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被誉为“巴西奇迹”。

——摘编自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与巴西工业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西工业化不同于英国的原因及其启示。
8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业有了显著发展,突出表现在毛纺织业、炼铁业和煤炭业的发展上。毛纺织业是西欧一个国际性产业,在英国被誉为“民族工业”。1224年的一个法律文件中第一次提到这个行业,受到国王的保护。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上升到神圣的位置,直到成为工业革命的先导部门,在资本积累、企业集中、产业分工、技术进步、批量生产、产品市场化、劳资关系诸多方面,培养了棉纺织业,为工业革命作出了间接贡献。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棉花加工制造业移出了工业革命的先锋地区兰开夏(英格兰西北部的郡)。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棉花加工厂不断地离开那些它们曾在其中兴旺一时的地区,迁移到具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地区——迁入美国南方和东欧,也迁往印度、拉丁美洲,尤其迁往日本。并且随着重工业在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兴起,对于西方的核心经济来说,棉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随着棉花加工制造业的迁移、棉花种植的机械化以及新产业的出现,19世纪的棉花时代渐进结束。

——摘编自【美】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棉花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3-12-26更新 | 9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

——摘编自[德]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做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

——摘编自李宏图等《世界历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柳叶刀》(国际医学学术期刊)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

1843年死亡的平均年龄

地区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地区/岁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岁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摘编自《AP 欧洲史课程考试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蒸汽动力运用和机器化生产两方面来分析“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在英国棉纺织业中,手工织机仍占绝对优势。到了 19世纪中期,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动力织机增至22.5台,其中蒸汽动力超过了水力。手工织机则减少至6万台。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1872年,官方展开了一项调查,采访者询问了约254万人,其中约201万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经营形成垄断组织,这在19世纪末已经很普遍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它们固定产品价格、限制商品生产,并划分销售市场,由此获得丰厚回报。它们往往可以提供比较持续的和有保障的就业,但有些垄断组织更为贪婪,贫穷和饥饿还是困扰着劳动者。

——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垄断组织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