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农业发展与农民阶层农业的发展状况
(农业机械化;粮价上涨;圈地热潮)
农民阶层的构成
(自由持有农、佃农、农业雇工;分化现象严重)
第二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农民经济收入与消费农民的生产收入
(农业生产收入增加;家庭手工业收入作为补充)
农民的工资收入
(劳动收入;社会救济收入)
农民的生产消费
(农业生产支出;地租)
农民的生活消费
(日常消费特点:肉类、糖类和茶叶上升)
第三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农民经济生活的变化农民家庭手工业的衰落
(家庭手工业生存空间的压缩)
农民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农民劳动观念的变化

——摘编自王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农民经济生活研究》

上表为某位学者的一篇文章目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整体或者部分提炼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3-12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20题 世界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历次工业革命驱动因素的一种解读模型。该模型意味着驱动工业革命的六大类、诸多项因素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工业文明的演化。

——摘编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任选其中两项“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驱动因素,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工具的改造、机器的出现、人造动力的运用之外,工业革命还引发了许多新技术,形成技术革命的第一次高潮。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众所周知,机器的使用是有局限性的,并非任何行业都可以使用机器。当纺织、制钉、刀具等行业早早实现机械化时,多数行业却仍保持手工操作,无法使用机械,但工业革命仍然把这些行业改造过来了,办法就是工厂化。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三   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工业规模的扩大需要运输和通讯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工业革命中“人造动力”运用的两个范例,并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福特“创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严重社会问题。
2023-09-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18世纪5080年代物价无太大的波动和攀升;18世纪80年代至1820年,呈起伏较大的上扬之势;1820—1850年,呈波动不太大的下降走势。其中,1850年大多低于1750年的水平。这一时期英国工资变化统计如下

1851年与1755年相比各类工人全时名义、实际工资增幅(1851年=100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

17551851增幅(%)17551851增幅(%)
农业工人59.161006965.4610052.8
非熟练工人42.95100132.847.54100110.3
熟练工人50.8610099.656.2910077.7
蓝领工人51.0510095556.5010077
白领阶层21.62100362.523.93100178
所有工人38.6210015942.74100134

——摘编自赵虹、田志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实际工资的角度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11-18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押第20题 世界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英国发明的。就世界范围来说,这次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中心,通过新技术的传播带动后进国家,从而推动了近代工厂制度在欧美国家逐步建立,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英国工业革命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

——摘编自赵秀玲《工业革命——世界整合与裂变的双刃剑》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机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断……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原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立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国家和部门,简述工业革命的扩展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封臣要效忠封君,要尽一定的义务,主要的义务是服兵役,要宣誓”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前,英国的森林资源已消耗殆尽。1500年—1630年间,英国木柴价格上涨了7倍,一般老百姓根本无力购买,因缺乏取暖燃料而冻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木柴价格上涨引发普遍不满,“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英国主体能源从柴薪过渡到煤炭是循序渐进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早期,煤炭未能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詹姆斯一世允许曾备受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150万吨。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是法国的30倍。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增加了18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了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150年。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发源地扩散到欧洲大陆,甚至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最初,工业革命的扩散面临各种障碍。首先,英国有一项法律,禁止机器出口。其次,欧洲大陆上的各种情况不利于工业化,如政治分裂、农奴制度、政治动荡、革命和战争等都妨碍工业革命的进行。但是,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上述那项法律于1825年被废除。而且,英国工业家到19世纪30年代已积累了大量过剩资本,迫切需要在欧洲大陆寻找投资场所,这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机器的出口。与此同时,阻碍工业革命扩散的其他障碍也一个一个地消失了。因此,欧美诸国先后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19世纪,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人口从1800年的100万增长至670万。19世纪的伦敦也是一座“贫穷”的城市,那里数百万人居住在拥挤和不卫生的贫民窟。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写实小说《雾都孤儿》以当时的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该书揭露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

材料三   根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数据,仅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目为:1805年,4605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年,20731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到了6倍多。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扩散面临的障碍,并分析工业革命最终成功向欧美地区扩散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的史料价值。
2023-07-21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九台区第一中学、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农安高级中学、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虽然当时己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76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问题,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图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这也使得专业化分工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简单化向着复杂化演进。

——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桃战与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例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领域”的若干发明创造;指出“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的生产组织形式,并简析其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结合所学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2023-06-20更新 | 8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90年代,英国往日那田园般的生活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矗立着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机器的轰响,煤炭已基本取代其他能源,直接燃烧煤炭可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粉尘等有毒有害气体。纺织业、冶金业、造纸业、酿酒业、化工业等都几乎把厂房建设在河流两边。主要河流下游水体几乎呈现出红色或黑色,泰晤士河的鱼类几乎绝迹。原本一些偏远小镇,在工厂大量聚集后,随着人口聚集增加,逐步发展成了新型工业城市、人口在短时间的聚集,地区环境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口,公共环境恶化,城市传染病横行。

材料二   英国地方政府是最先开展污染防治的,因为在一些工业城市空气污染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产生活,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法规,但是收效不大,空气污染并未得到缓解。经过一次次政治博弈,中央政府开始制定一些全国性法律。如1848年出台的《公共卫生法》,1863年议会通过了《碱业法》等。这些法律多为英国议会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通过的,尽管对英国空气污染防治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并未彻底解决英国空气污染问题,只能说它的立法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非政府组织和民众则是自发性组成团体,比如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治理煤烟委员会等。他们向广大群众宣讲空气污染的害处和对人体的影响。他们向政府和议会施压,要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当时英国各阶层都被利益驱使,追求财富是他们唯一动力,空气治理也最终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于河流污染治理,1876年议会通过了《河流防污法》。许多受河流污染的民众也自发组织起来,要求议会立法,呼吁全社会关注河流污染问题。由此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

——以上摘编自杜雪冰《浅谈19世纪中期英国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方式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