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1785年,英国的一名纺织厂主被人起诉盗用专利技术。其律师辩护称,有用的发明来源于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工匠,而不是专务理论的哲学家。最终该厂主胜诉。这反映了当时
A.英国的专利法有名无实B.工厂成为主要生产组织
C.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实践D.科学理论指导技术革新
2021-09-23更新 | 31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经历了狭隘封闭的市场、区域联合的市场以及全球市场这三个发展阶段。推动第三个阶段到来的主要动力是(       
A.海外殖民探险的兴起B.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特权贸易公司的成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工业革命影响,英国伦敦人口在1831年达到159.5万人。当时,伦敦虽然形成铁路干线的基本格局,但并没有解决城市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不过,铁路建设为后来伦敦地铁的修建积累了经验,准备了人才和技术的条件。市政律师查尔斯·皮尔森提出修建地下铁路的建议,并做了大量游说工作,使修建地铁的法案在1854年获得伦敦市议会的通过。伦敦市政府组织强烈支持地铁工程,并购买了价值200000英镑的都市地铁公司股份。经过四年施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正式开通。地铁不仅使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场所之间,而且把大量市中心人口疏散到郊区。1877年,伦敦区域地铁线路延伸至威斯敏斯特,从而推动了贝德福德公园的开发。还有在肯辛顿附近举办过许多展览会,每年大量游客都蜂拥而至,这主要归功于地铁公司发行了只需1便士的往返票。

——摘编自贺鹭《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地铁》

材料二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地铁于1965年开工。作为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修建包含着无数创业的艰辛。由铁道兵等组成的施工队伍,仅用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地铁一期工程就建成通车。受“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兼顾城市交通”的建设方针影响,北京地铁建成了一条不符合运营要求的“战备线”。1978年,北京地铁全体职工经过许多不眠之夜的连续奋战,改造和整治设备,为首钢等西郊大厂上万名职工提供了上下班交通工具,为他们每天减少一个多小时的出行时间,而且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地铁从战备型向运营生产型过渡起到关键作用。1996年,北京地铁开始实行3分钟间隔运行方法,地铁早、晚高峰的拥挤现象得以缓解。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中心区人口、产业向新城转移,由地铁等方式组成交通网连接通州、大兴等新城。到2050年,中心区至较远的卫星城可在70分钟左右到达,为把北京建成宜居城市提供便捷、舒适、环保的交通服务。

——摘编自王德兴《北京地铁4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地铁修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京地铁修建的特点。
(3)根据材料,简析伦敦地铁与北京地铁建设产生的共同影响。
4 . 据统计,在1790年以后的30年间,英国进口的原棉增加五倍,在同一时期,棉布业的产值,从原来占英国工业中的第九位上升到首位。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相对过剩
C.生产组织形式的更新D.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5 . 某学者认为:与其把工业革命分成第一次与第二次,倒不如把其发展过程看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第二阶段贯穿19世纪下半叶,科学与工业生产更加紧密的结合,二者间的延续性是如此的明显。该学者意在强调更加紧密的结合,二者间的延续性是如此的明显。该学者意在
A.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差异明显
B.第一次工业革命缺少科学的引领
C.两次工业革命应作为整体研究
D.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又进行
2021-07-15更新 | 23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兰开郡,具有丰富的水和煤铁资源。1786年时,它仅有一个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耸立着,但在十五年后,却发展到50个纱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在其邻近地区,短期间出现了许多拥有几万人口的工业城市。棉纺织业的机械化,引起了对金属和机器的需要,于是伯明翰、谢菲尔德、纽尔斯卡等城市的冶铁业发展起来,伯明翰逐渐成为英国冶炼工业中心。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发展》

材料二   18501870年,恩格斯居住于曼彻斯特。这一时期他每天需要处理大量事务,不断增加的收入可以基本保证马克思一家过上比较像样的生活。同时,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也让恩格斯更深入地了解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状况。他着手对军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撰写的相关论著总字数不少于150万字。他还关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通过撰写著作阐发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态度;协助马克思参加国际工作协会的领导工作。

——摘编自练庆伟《恩格斯1850-1870年曼彻斯特时期的人生经历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曼彻斯特棉纺织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恩格斯在曼彻斯特时期的人生经历。
7 . 随着铁路和轮船技术的普及,亚洲的茶叶、瓷器,美洲的咖啡、可可,非洲的植物油进入欧洲的普通家庭。这使得大部分欧洲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在他们的世界里还有另外的几个大洲,而且这些大洲还匍匐在他们强大帝国的脚下。由此可知
A.欧洲人民族国家意识显著增强B.工业革命塑造着新的世界格局
C.商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D.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葡萄牙冲在各国殖民扩张的最前列,其工商业基础十分薄弱,封建王权占统治地位,但却垄断了东方贸易。1572~1581年,荷兰资产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独立后的荷兰随即开始了海外殖民掠夺,巨额的殖民掠夺财富转化为资本积累,资本市场日趋繁荣,荷兰成为欧洲的经济领袖。它的威力主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偏重商业资本发展的路径使荷兰到18世纪时国运衰落。17世纪下半期,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到18世纪最后30余年,英国率先开始了改变整个世界面貌的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最终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回顾西欧这两个世纪的历史可知,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决定的社会结构先于制度变迁并决定制度变迁。

——摘编自潘悦《16~18世纪西欧诸国的经济兴衰与制度变迁》

材料二   在18世纪欧洲内部变化过程中,比较清晰的一点大概就是西欧与东欧状况的明显差异。在通向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秩序的变化、政治结构的革新等方面,18世纪无疑是西欧开始掌握主导权的分水岭。在发生明显变化的西欧,也是以西北欧,尤其是以英国和法国为先。在欧洲整体的分工体系中,通过将自己定位为向商业和工业发达、人口持续增长的西欧提供粮食的地区,东欧寻求到了新的出路。

——摘编自【日】森谷公俊等著《兴亡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18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先后崛起的首要条件,并以英国这一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决定的社会结构先于制度变迁并决定制度变迁”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无疑是西欧开始掌握主导权的分水岭”的原因和影响。
9 . 1912年4月2日完工并试航的大型邮轮泰坦尼克号上面有电灯、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等设备,可以在航行过程中与外界取得联系。如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向周围船只求救。这说明(       
A.科学技术进步威胁到了人类安全B.信息技术具有不可靠的一面
C.科技革命为人类交流提供新途径D.人类航海技术发展遭遇挫折
10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纺织产业和煤炭产业主要向动力源周围聚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诸多产业的分布范囤积聚在铁路周边。由此可知,两次工业革命
A.引起了部分产业链出现断裂
B.改变了社会产业经济结构
C.对产业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D.推动了经济增长动能模式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