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世纪中期,英国普通人很难买得起钟表。19世纪初,因大规模生产,钟表从“奢侈型”转向“实用型”。工人生活稍有改善会优先买表,兰开斯特织工大都有表,曼彻斯特工人也须臾离不开表。工人生计不好时,还可以将表卖掉或典当。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       
A.钟表制造业成为英国的新兴行业B.钟表规范了生产生活的时间秩序
C.钟表是工人经济地位提高的标志D.钟表具有较高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2024-01-20更新 | 610次组卷 | 15卷引用:专题03 世界史(选择题汇编)-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分析如图得出的几个结论中,准确、合理的有

①从产业革命开始,煤炭被广泛用作于工业生产的燃料
②从能源使用上推断,工业革命由英国向欧洲大陆扩展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主要能源转向石油和天然气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凋敝,能源消耗总量急剧下降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 . 19世纪宣扬自由竞争的英国,在面对其纺织品与印度竞争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用入侵、压价等不正当手段,破坏印度当地棉纺织业,然后倾销商品,攫取利润。为改变入超地位,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进而发动鸦片战争。这表明(     
A.英国自由贸易是基于其优势地位B.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得到有效实施D.中印两国纺织业生产方式优于英国
4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97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5 . 19世纪中叶以来,闽江上游的茶叶生产使福州成为“世界茶都”,厦门则是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当时(       
A.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B.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输出
C.国人积极加入全球劳动力市场D.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
2023-02-02更新 | 590次组卷 | 9卷引用:核心素养01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图1、图2分别是不同年份日本陆海军军工厂职工数、机械马力数对比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日本(       

A.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B.实施对外侵略扩张战略
C.实现了陆海军均衡发展D.官僚寡头掌握实际权力
2024-01-22更新 | 518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3 世界史(选择题汇编)-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7 . 在19世纪的英国,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在工业革命中发家致富的工业家们大多数是“自我塑造之人”。据学者统计发现,资本家的出身大多是中等阶层或者至少是下层社会的中层,但也有部分工匠经过努力最终转化为资本家。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掩盖了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
C.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D.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2021-06-01更新 | 1912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前期,政府逐步接纳妇女进入文官行列。但在很长时期内,广大妇女不能进入重要岗位,只能担任抄写、打字和收发之类的工作,多数是临时雇员,而且受到年龄和婚姻限制,同工不得同酬。面对种种不合理现象,英国文官界妇女在社会进步势力的声援下,长期坚持斗争。1919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任何人不应因性别或已婚而被剥夺担任文官的资格。两年后财政部又首先制定接纳妇女担任文官的实施细则,允准妇女参加文官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位,但同时又规定女文官候选人必须是单身女子,一旦结婚必须辞职。正因为如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仍然只有少数妇女能获此幸。部分妇女进入高级文官阶层,则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70年英国枢密院《文官制度改革命》颁布后人数变化情况

文官人数文官人数
1881508391914280900
1891792411922317721
19011164131939387400
19111723521943710400

——资料来源:G.德鲁雷和T.布切尔:《现代文官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英国妇女在入职文官职位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文官人数不断增多的主要因素并对“文官人数不断增多”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初,“从小就在某个行业做学徒学习技术”并“期盼成人后凭借技能享受丰裕生活”的美国男工发现“希望化为泡影",因为没有技术的“妇女仅仅工作几个月,就因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B.妇女地位的迅速提高
C.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D.工厂制度的逐渐形成
10 . 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主要指铁路。据此可知
A.近代民族工业重工业占主导B.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D.清政府开始接受西方的文明
2022-04-18更新 | 1099次组卷 | 17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辽宁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