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工业革命不仅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而且还造就了依附于这一阶级的特殊集团,即包括律师、医生、公职官员、记者、作家、教授以及工程师等等。他们既不同于坐取地租的地主,也不同于攫取利润的工业家,他们不直接受市场影响,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和一定的独立性。这段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A.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B.推动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动
C.导致了传统贵族阶层的衰落D.引发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2023-11-04更新 | 283次组卷 | 10卷引用:黄金卷03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世安在《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中指出:17511780年,英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每10年为2.5万人;17811790年,上升到每107.8万人;而到了18111820年间,又上升到每1021.4万人;在18211830年,更达到每1026.7万人。这种转移的速度使农村就业人口迅速减少。齐世荣在《精粹世界史——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中指出:在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中,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至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城镇人口比例激增到75%,英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关于英国城市化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19世纪30年代,英国将铁路交由私人企业建设和经营。在建设中,大多数公司采用了1.22m21.59cm的窄轨标准。但也有其他轨距,如东部郡铁路是1.52m,爱尔兰是1.83m。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经济发展不平衡限制了交通业的发展
B.科技革命推动公司经营呈现多元格局
C.资产阶级革命破坏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D.自由主义导致铁路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2022-04-08更新 | 330次组卷 | 4卷引用:必刷卷01-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帕麦斯顿在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控制着英国的外交事务,1855~1858年、1859~1865年,他获得首相高位。在此期间,他发动两次鸦片战争、远征克里米亚、镇压印度民族起义、支持美国南方奴隶主,因而获得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好感。这说明近代英国(     
A.民主政治关乎利益需求B.内阁首相凌驾于王权之上
C.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D.以对外扩张推动工业革命
2023-01-21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殖民化之前的欧洲,负债累累、战乱频仍,为了应付内部危机,欧洲人积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贸易路线及开拓殖民地。欧洲人在新大陆进行掠夺和开垦,开展极为血腥和残暴的奴隶制“三角贸易”,为产业资本的急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人虽然在其本土发展了少数人享有的平等、自由、民主等理念,却在其他大陆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残酷奴隶制,对其他民族和国家进行无情的侵略和剥削,甚至大规模杀戮。即使在欧洲,他们也奉行双重标准——“人生而平等”的前提是白人基督徒,且在很长时间里必须是男人才能享有权利。欧洲内部诸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在欧洲大陆甚至世界各地引发了无数战争。

——摘编自温铁军《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新兴七国比较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从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逻辑通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   “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

——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图漫画反映了当时
A.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的不满B.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6世纪后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欧亚大陆边缘的欧测通过向全球殖民扩张既向外输出贫困人口,又占有资源产品借以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而,殖民地瓜分转变为主要发生在欧洲的帝国主义战争,由此,欧洲成为世界中心

第二阶段:一战及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的反殖民主义与产业跨国转移世界各地几百年来饱受殖民主义侵略压迫的民族,纷纷争取民族自主独立,资本主义核心国家发现,在国外直接殖民的成本日益高昂;随着制造业的利润下降,先发国家也在寻求产业升级,先发国家乐于向新诞生的独立民族国家转移低端制造业。

第三阶段∶2090午代至今——全球化阶段,核心先发国家加速金融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一方面,原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制裁压力下奉行亲资本的制度转型;另一方面,在经济上核心国家资本跨越了地缘及意识形态壁垒,在发展中国家赚取了巨额利润。

——摘编自温铁军《全球化与国家竞争》


根据上述材料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合理)
9 . 1870年英国《教育法》规定,5~12岁的男孩和女孩必须接受全日制教育,使女子初等教育走上了正规化的轨道,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了正规教育;女子教育的功能不再是为了培养贤妻良母,而是为了让女性能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民众观念的不断更新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D.近代学校教育的改革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德国有80%的人依靠土地为生,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70%,工业只有2%。英国的工业革命触动德国官僚的神经,一些邦国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和人才,建立新工厂。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90年代萨克森安装第一台纺纱机、西里西亚建立第一座炼焦炉。19世纪上半叶,为防止英法工业品涌入,德国废除国内关税,建立全国关税同盟。19世纪中叶,德国又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起点比拉美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战争的破坏。为了巩固东亚在冷战体系中的战略前沿地位,美国为东亚实行初级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经济援助,同时军需用品定单也为东亚开拓了产品销路。6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对加工工业产品需求上升,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转移到劳动力充裕且廉价的地区,东亚抓住机遇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拉美国家却长期恪守内向发展模式,未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深受伊比利亚文化影响,拉美人也存在轻视劳动和创造力,忽视储蓄的价值观。同时据统计美洲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此外有人还注意到在拉美职业群体中,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

——摘编自林震《拉美和东亚现代化模式之比较》等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现代化发展逐步超过拉美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4-04-10更新 | 266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广东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