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以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能够轻易协调妇女作为母亲和劳动者的双重角色,因此妇女可以同男性一样进行长时间工作。当工业化把生产从家庭转移到工厂时,工业社会便希望妇女献身于养育子女、管理家庭等事业,不再外出工作。这主要说明(     
A.工厂制阻碍了女性解放B.城乡间的社会流动性减弱
C.社会分工界限日益模糊D.工业化推动家庭观念转变
2022-07-09更新 | 510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摸底测试(高三零诊)历史 试题
2 . 1837年查尔斯·狄更斯出版了早期的经典小说《雾都孤儿》,以一个济贫院孤儿的成长为题材,生动地描述了进入济贫院的穷人被要求承担着繁重的劳动的情形,因此济贫院的救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
A.工业化进程中社会问题B.忽视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C.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倒退D.垄断资本主义残酷剥削
2021-05-07更新 | 1522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黑夜代表罪恶和危险。在欧洲历史上,每当夜幕降临,城市里钟声响起、城门关闭,并伴随宵禁巡逻。城市里晚上不准经营,既是宵禁的要求,也是行会的规矩。从近代开始,人们对黑夜有了新认识。基督教文化认为黑夜不再仅仅是恶的象征,也是一条通往神灵的路径。从1617世纪以后,贵族们开始逐渐享受夜间的娱乐生活,普通市民中的少数人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享受夜晚生活。那时宵禁令还在,但规矩已经放松。进入19世纪,随着照明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剧院、俱乐部、音乐厅、赌场、酒馆是夜生活的主要场所,数量迅猛增长,甚至24小时开放。一些城市不再夜晚关闭城门,夜生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生活。

材料二   欧洲人对夜晚态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夜间劳动的普遍化,有学者估算,1800年时,伦敦人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6.5个小时。经过劳工与雇主的反复博弈,到1919年,欧美大多数国家基本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但一种新的劳动制度---夜班工作制,逐渐推广开来。为最大限度使资本增殖,通宵达旦的工作常常采用换班工作方式,那些被称为“日工”“夜工”的人从早6点到晚6点,又从晚6点到早6点,进行换班工作。这样既能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符合法律规定,又可以使厂房、机器等资本在夜里得到充分利用。

材料三   在世界市场的建立以及随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黑夜与白天具有相同的时间性,对于资本主义而言,它们都是必须开发、利用的资源。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起先是从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张,随后又逐渐地从时间上侵蚀黑夜。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

——以上材料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夜班工作制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的理解。
4 . 1889年,结合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铁塔设计方案从700多件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尽管遭到300多位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与艺术家的反对,但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1887年三月工程正式开工。数百名工人经过2年2个月又23天的努力,铁塔终于在1889年3月3日完工,并以铁塔的设计者、杰出的建筑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名字命名为“埃菲尔铁塔”。法国政府支持该设计方案最主要的理由是(     
A.它是法国工业化成功的象征B.它展示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
C.它是巴黎城悠久历史的标志D.它是当时新科技材料的展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劳动妇女挣来的工资在法律上属于丈夫,丈夫有权处置这些钱。假如丈夫完全靠妻子养活,妻子的收入仍然是丈夫的,丈夫若拿出去喝酒、赌博,妻子也不得有任何抱怨。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离婚几乎不可能,因此无论丈夫如何残忍妻子都逃脱不了他的控制。这主要说明当时英国(     
A.妇女地位依然比较低下B.旧式家庭结构受到冲击
C.工业革命提高了就业率D.女性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18 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出版业迅速发展,报纸发行量迅速增加。此外,还有大量的小册子传单、文摘,这些印刷资料越来越廉价,面向普通城市民众成千上万地兜售。同时,城市生活中书信往来频繁,起草遗嘱、契约,经手汇票,阅读通知广告的场合也日益增多。这可用以说明(     
A.契约精神源于商业活动B.出版业成为当时主导产业
C.技术变革助推知识普及D.政治革命改变了媒介形式
2024-01-23更新 | 37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1889年美国漫画家开普勒的画作《参议院老板们》(发表于《帕克》杂志)。作者意在揭示(     

   

A.民主政治的虚伪性B.垄断资本操控政治
C.社会分化日益严重D.金融寡头践踏立法
2023-06-01更新 | 38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A卷)
8 . 1890年7月2日,美国联邦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集经济制裁与刑事处罚于一体,禁止为了限制贸易而为的契约、联合、通谋、以及垄断或者试图垄断,违者将被处以罚款或者监禁。该法案
A.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表明政府限制自由竞争
C.体现出美国垄断程度最高D.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结果
9 .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交通工具在不断改进、更新,动力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城市的兴起与发展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流需求的增加D.物质生产的丰富
2022-03-23更新 | 447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蔗糖原产地在亚洲,8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将制糖技术传入欧洲。由于甘蔗种植需要强烈的阳光、肥沃的土地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套侈品。1503年,西班牙第一座糖厂在美洲开张,之后西欧国家相继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园,先前居住的加勒比人几乎全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贩运来的黑奴。16世纪末,糖在英国是贵重的药品,只有贵族和富人才能食用。17世纪初,茶叶传入英国,喝加糖红茶更是身份高贵的象征。伴随着茶叶税减少和印度茶叶的大量种植,蔗糖消费也迅速提升,至1800 年,英国的糖消费在150年的时间里大概增长了近25倍。19世纪中期,自由主义贸易风潮在英国风起云涌,蔗糖价格大幅度下跌,糖成为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多吃几口糖,就能少吃很多饭,欧洲尤其是英国的穷人们很快变得比贵族更加嗜糖。高强度的工作压缩工人的用餐时间,生活的压力迫使女性走进工厂,无暇准备饭菜,一杯加了糖的热茶、一块抹了奶油跟糖的面包,既能立时提神,又能迅速补充热量,最终成为产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工人的象征,糖成为餐桌上的必需品。

——摘编自【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等


问题∶
结合蔗糖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的过程,说明蔗糖的发展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舌尖上的血泪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