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下表是全伦敦各等级比例(1889年)
各等级人数占比合计
最穷的一类376100.9%30.7%处于贫困状态
非常穷的一类3168347.5%
穷人93829322.3%
生活不错的工人216650351.5%69.3%生活相当不错
中产阶级或中产阶级以上的人74993017.8%
表数据反映出,当时英国(     
A.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城市贫困问题仍然严重
C.贫富分化得到有效抑制D.建立工人政权条件成熟
2023-02-13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

材料一     工业革命焕发 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材料二   18 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 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
3 . 由“咖啡热”到“下午茶”,英国大众流行饮品的变化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欧洲兴起势不可挡的“咖啡热”后,咖啡作为新兴饮料受到了极大欢迎,英国亦“未能幸免”。1652年,希腊人罗塞在伦敦开设了首家咖啡馆,此后,伦敦咖啡馆的数量迅速增加。由于咖啡馆收费低廉,人们支付一便士即可入内,故各界人士都乐于前往,在那里休闲解乏、阅读报刊、交流信息乃至针砭时弊,咖啡馆也因此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公共场所。

材料二   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于1675年、1676年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以打压咖啡馆内针砭时弊的现象)。进入18世纪后,“下午茶”在英国流行起来。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爱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风气)在(贵族)女性中的传播……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促进了茶的传播,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市场,逐渐与产茶国家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也得到改善。1690年,英国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英国输入茶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茶叶贸易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章才《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咖啡热”在英国蔓延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下午茶”流行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流行饮品变化规律的认识。
4 . 秦代行“什伍连坐法”,汉代“编户齐民”,户籍对人丁控制极为严格。1785年英国议会法案规定:“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中英户籍制度差异根源于(     
A.治国理政思维有别B.政治制度差别
C.思想解放程度不同D.经济形态迥异
5 . 1883年、1884年德国国会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不久,又通过了《伤残和老年保险法》,主要保险对象是产业工人、农业工人、手工业雇佣者和公务员,其中规定:年满70岁并缴纳30年以上养老保险费者可领取老年保险津贴。德国的这些举措(     
A.进一步完善了德国君主立宪制B.标志着福利国家制度建立
C.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德国工人运动发展
6 .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实行了金本位制。一战爆发后,为满足战争需要,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金本位制随之告终。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可见
A.纸币的发行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崩溃B.货币体系的变化促进社会的转型
C.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反映大国兴衰D.世界大战决定国际货币体系变迁
7 . 在19世纪末,在钢铁行业和多数新兴工业里,出现了许多横向整合的“新联盟体”,以降低生产成本,应对经济无规律的上下波动,提供比较稳定的物价、比较有连续性和有保障的就业。这种“新联盟体”(     
A.根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B.缓和了两大阶级的矛盾
C.有利于自由主义的传播D.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8 . 依据下表中的信息,确定最恰当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
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
1896年大清邮政官局成立
A.技术变革改变了社会生活B.工业文明推动民主化进程
C.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D.工业文明推动近代化进程
9 . 伏尔泰等人在18世纪就已开始谴责奴隶贸易。1783年,英国国会收到首份禁止奴隶贸易的请愿书,此后废奴问题经常成为议会辩论的议题,1807年英国宣布禁止奴隶贸易,并最终废除了奴隶贸易。奴隶贸易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A.启蒙思想宣传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学说
B.西欧殖民者从事奴隶贸易的成本增加
C.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
D.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56年英国化学家威廉·亨利·珀金利用煤焦油首次制成了一种合成染料。但是,这一发明在英国没有引起重视。1864年,在伦敦化学学院当教授的霍夫曼把这一发明带回到德国,并很快研制出数十种新的合成染料,染料工厂便随之在德国迅速发展起来。这可以说明(     
A.德国的科技转化效率高B.英国已经丧失创新动力
C.德国工业处于领先地位D.世界市场逐渐得以扩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