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迪恩科尔的《英国经济的增长》中记载:“1801年英国农业、工业及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分别为36%、20%及34%;而1851年农业、工业及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分别为21%、45%及36%。”这一变化说明了(     
A.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B.英国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结构的变动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 日记作为当事人内心独白的记载,对于认识和研究某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6年冬至1878.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并担任驻英公使。

以下内容节选自他在伦敦的日记:

光绪二年十二月初八日晚

所过灯烛辉煌,光明如昼,近伦敦处尤盛。……街市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

光绪三年二月初一日

凡设电报数百千座,每座一人,垂碧女子至八百余人。……光绪三年二月三十日赴下议院听会议事件……议员阿定敦、阿葛尔得与兵部尚书哈尔谛辩论……诘政府因循坐视,不能出一计,定一谋,其言颇强坐以无能。

——摘编自郭嵩焘《使西纪程》

材料二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已经取得……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

(1)提取材料一中的任一历史信息,说明该信息对研究19世纪晚期英国社会状况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器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变时代。很多地方都有关于铁,包括陨铁的使用的记载。在和平时期,它被用来制造各种各样的工具,特别是犁和马具;在战时无疑其地位更是重要,但并不仅止于造车。在中国青铜时代的工匠们基本上是为朝廷工作的;在铁器时代我们发现了独立干活的工匠。……随着铁的生产日益扩大,罗马和希腊制造出用于贸易的船只,用于农业的犁,各种用途的工具和机器。这样的结果是扩大了国内市场,形成了早期的消费社会。

——摘编自[]杰克·古迪《金属、文化与资本主义——论现代世界的起源》

材料二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需要解决,而这些无知的选民是无力回答、无力解决的,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编自王紫妍《英国1870<初等教育法>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曼彻斯特城开始复兴。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该市成为英国西北地区商务、金融、保险和运输的中心。同时,政府制定“曼彻斯特科技城市计划”,大力发展信息通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产业,促进了知识型、创意型、休闲型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逐渐成为英国乃至欧洲重要的以文化、创意、旅游为特色的“创意产业之都”。

——饶韵华《曼彻斯特发展小史》

(1)结合所学,指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族群,并据材料一概括在这一“转变时代”铁器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初等教育立法在1870年“决不能再拖延下去”的理由。此后,为避免“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欧美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造就有竞争力的产业工人?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曼彻斯特城复兴背后所折射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二三,简要概括推动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要素。
2024-04-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轩辕氏曾要求部落成员节用水火财物,这是我国较早有文字记录的生态保护思想;等到西周时期,已经开始有保护环境的法令颁布,其名曰《伐崇令》;在战国时期,秦国曾经颁布了一部保护环境的法令《田律》。古代中国的环保工作由专职的“虞衡”部门负责。 “虞”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监督机构, “衡”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执行机构。到唐朝,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国土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整治问题,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的政府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我国各朝各代在修筑道路时,都要在街道两旁植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并且下令在道旁每隔三丈栽青松一株。在民间,老百姓在修建住宅时也先要在其周围植树。

——摘编自张颖慧《我国古代的环境保护》

材料二   外国环境法的历史,最早可以溯及中世纪以前的欧洲。在中古时期的11世纪,由于西欧兴起了城市,因此环境卫生和空气污染问题便开始产生。现在可以找到的最早的欧洲环境法律,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在1306年颁布的禁止在伦敦使用露天燃煤炉具的条例。作为工业革命发祥地的欧洲,在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初期已经出现了因都市化和人口集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进入19世纪以后,生活环境卫生便成为环境立法的主要对象。18101015日,拿破仑法令(《法国民法典》)被普遍适用于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其内容涉及消除从工厂或车间散发出来的不卫生的、危险的以及具有妨害作用的臭气。在消除空气污染问题上,卢森堡在1872年建立了排放许可制度,德国在1869年设立了专门机构。另外,英格兰在1863年、意大利在1865年和1888年还分别制定了防止有害于健康和安全的控制工业空气污染措施的法律。

——摘编自汪劲《外国环境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环境保护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环保措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以来欧洲保护环境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近代欧洲环境保护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启示。
2024-03-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记载:“1760年亨茨曼在谢菲尔德发明了铸钢法;钢丝可用机器拉制,整个制铁部门和熔铜部门都普遍地采用了大批新的机器;钉子和螺丝钉先后从1790年和1810年开始用机器制造;手工劳动被排挤,凡是企业性质允许的地方,都建立了工厂制度。”这一记录反映了工业革命(       
A.开始兴起于英国B.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
C.引发重工业革命D.加速了蒸汽时代到来
2024-03-13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级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年,数以百万计的机械锭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并被纺成纱线织成布料,而是由数以百万计的奴隶在美洲种植园里种植,供应数千里之外的需求极大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在世界各大洋装载着美国南方棉花或英国棉纺织品的蒸汽船,取代了穿越撒哈拉沙漠驮运西非棉纺织品的骆驼商队。到1860年,棉纺厂遍及欧洲、北美、印度、墨西哥和巴西,英国控制着世界机械纺纱锭的67.4%。19世纪中叶,俄国在棉纺织品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在墨西哥,到1843年有25000支纱锭和2600架织机。1857年,瑞士的纺纱锭数达到了135万支。到1860年,棉纺织品成为美国在资本投入、就业人员和产品净值方面最重要的制造业。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中国引种美棉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在1865年,英国商人将一些美棉种子带到上海试种后,一些地方督抚和实业界人士亦购买种植。1904年,商部从美国输入大批美棉种子,分发山东、直隶、江苏等省的棉农种植,极大地促进了美棉的传播。到1910年,大批量引进美棉的省份已达十余省,多有成效。据不完全统计,1910年移植美棉之产量湖北484000担,河南177184担。伴随美棉种植面积的扩大,清末棉花的出口贸易日增月盛。

——摘编自苑朋欣《清末美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等

材料三   中国国务院于1978年以后多次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并辅之以多种生产扶持政策,1984年全国棉花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1989年,为制止抢购棉花产生的混乱,国务院支持供销社执行收购政策,提高了棉花收购价格,粮棉比价也上升到有利棉花生产的区间。1992年国务院提出“价格放开,经营放开,建立社会主义棉花市场”,进行棉花放开试点。

——摘编自林银海等《沉重的棉花》案例分析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十九世纪中期世界棉纺织业领域的行业发展形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近代美棉在中国推广种植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棉花产业政策的特点。
2024-01-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

(1)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

(2)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3)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被贩卖到新世界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4)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5)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6)

(7)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

(8)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3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8 . 一粒蔗糖里的世界史
某食品集团为了给旗下糖类产品设计宣传文案,特地邀请相关历史团队梳理了蔗糖的历史发展,意图展现糖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文化关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糖的旅程:从印度到加勒比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①征服时期,当军队攻入印度北部时,在那里发现了一种“不是由蜜蜂制造的固体蜜”,自此极少量的印度蔗糖被商队带到欧洲。10世纪,除印度和中国,两个最大产糖区分别位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峡谷。有人说,这是蔗糖紧跟着《古兰经》的脚步开始扩散的结果。

15世纪末,甘蔗种植之旅继续西进,②先后开辟了到印度和巴西的海上航路,控制了蔗糖的传播。从16世纪起,大西洋诸岛上,殖民者强迫非洲奴隶加速蔗糖生产。17世纪,荷兰人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以其为中介,甘蔗被移植到英属、法属加勒比海诸岛。

——摘自中国国家历史《一粒蔗糖里的世界史》

(1)材料中①应指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B.波斯帝国
C.贵霜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2)材料中②所指的重要传播者当是(     
A.葡萄牙B.英国C.西班牙D.意大利

◆糖的嬗变:从稀有品到必需品
(3)16世纪以后,各种各样新食品引进欧洲,引发了欧洲的生活革命。将下列世界性商品与其解说词对应。
①茶叶A.原产于非洲的一种“提神醒脑”的植物饮料,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
②蔗糖B.由殖民者从印度引入,依靠黑奴在中南美洲大量种植,是三角贸易中重要的商品。
③玉米C.西班牙从美洲将其带回欧洲,16世纪起在南欧广泛种植.
④咖啡D.《马可波罗行纪》对这种生活必需品有过重点记载,去东方寻找“它”被认为新航路开辟的起因之一
⑤香料E.荷兰人将其从中国运往欧洲,是欧洲与中国贸易的重要商品

材料二: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流入欧洲。白糖配着咖啡、红茶,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与此相应,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大都住在英国,因富有逐渐成为上流阶层,他们当时几乎把持了英国的政治。工人阶级中也开始出现茶歇,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红茶,补充每天所需要的热量,以省出更多时间从事生产。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

——摘编自刘作奎《改变世界的四种植物》

(4)对英国工人阶级“喝上加糖红茶的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理解正确的是(双选)(     
A.英国工人阶级生产效率得到保障B.英国工人阶级膳食结构更趋均衡
C.英国工人阶级推动社会生活风尚D.英国工人阶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糖的推力:从分散到整体

材料三:梵文专家季羡林曾注意到敦煌文书里有一个词叫“煞割令”,就是蔗糖。而这个词应该来自梵文Sarkara和巴利文Saekkhara。世界上蔗糖这个词,英文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显然都来源自这一名称。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甜菜机器制糖业快速发展,甘蔗糖业日渐萎缩,由中国主导的东亚糖业旧格局逐渐瓦解。仅1929年,进口洋糖(以甜菜为原料)高达89万吨,价值银元1.5787亿,超过了中国所有民族工业的产值。

——葛兆光《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5)综合所有材料,你能从“蔗糖”的发展轨迹中看到哪些人类历史的重大主题。
2023-12-13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朝的一些重大事件中,无论是“黄袍加身”,还是“雪夜访普”“杯酒释兵权”,都有酒的影子。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可知,北宋时期宫廷宴饮礼节十分繁琐。在东京城的酒肆里,酒客们花钱取乐,酒事活动丰富多彩。在孟元老笔下,北宋东京城酒楼众多,经营有序。酒楼经营者对酒楼中各族各色人等都以礼相待。北宋中期后,东京城的夜市分布范围极广,通宵达旦的夜市为酒客提供了饮酒的便利。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午日节”),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不祥的“恶日”“毒日”,故在此日举办各种辟邪活动,并饮菖蒲酒。在北宋,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普通百姓,其婚嫁礼都伴随着多种多样的酒事活动。

——摘编自王佳佳《北宋东京城酒文化研究》新乡学院学报2020年5月

材料二   19世纪末,德国葡萄酒法律开始以天然糖分含量作为品质判定的标准,葡萄酒的分级依据放弃了中世纪方式,转而以化学测量评定葡萄汁来对葡萄酒分级。当时一向推崇新教的普鲁士对此大加赞赏,而实际上,德国葡萄酒市场也是一样的想法。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间,德国业界迎来了“黄金时代:随着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很多新型机器被投入到葡萄园的生产中。在酿酒的过程中,有些人用了一些不诚实的方法,走了一些捷径:用希腊的葡萄干代替德国原产葡萄,或是直接灌装意大利的廉价葡萄酒,甚至掺入糖水……许多诚实守信的酒庄主要求出台新的法规以保护合法权益。1892年,法规通过了第一草案:禁止恶劣的欺骗行为。

——摘编自Reinhard Lowenstein《德国近代葡萄酿酒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东京酒文化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北宋相比德国近代葡萄酒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史诗》(四)“通往雪松林之路”中记载:吉尔伽美什攀登上山巅,以小麦粉献祭山峰之神。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

史料三   下图为现藏于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的距今4000多年的古埃及小麦石雕

材料二   公元前6000年前,苏美尔人用大麦芽酿制成了原始的啤酒。古埃及人把啤酒作为礼品赠送给官员或用于祭祀活动。

公元前48年,凯撒将啤酒传统酿造技术带到了欧洲,但被视为野蛮民族的饮品。

公元4世纪,啤酒传遍了整个北欧。

1516年,德意志颁布《德国啤酒纯酒法》,规定啤酒只可以用啤酒花、麦子、酵母和水做原料,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酒类法律。

16世纪,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急剧增加,酗酒和治安案件激增。

17世纪初,荷兰、英国人把啤酒技术带入了美洲新大陆。

1773年,库克船长率先在澳洲酿造啤酒。

1830年左右,德国将啤酒新技术传播到全世界。

1903年,英德合资创办“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即青岛啤酒厂前身)。

19231月,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啤酒店政变”,后失败。

20世纪,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啤酒。

20世纪80年代,青岛啤酒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

21世纪,啤酒产量居世界酒类饮料之首。

——以上材料综合改编自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啤酒史话》、青岛啤酒博物馆展出资料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小麦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啤酒的发展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