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虽然19世纪后期的英国有不少发明,但蒸汽时代的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依然居于主流。到19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利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D.宗教改革宣扬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观
2023-09-01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选必2第2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 .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城市多分布在经济最发达的英格兰南部和东南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在英格兰的西部和西北部、南威尔士以及苏格兰,原来的小村小镇或荒凉不毛之地,奇迹般地出现了许多的城市。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       
A.导致各地经济畸形发展B.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
C.带来城市地理格局变化D.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3 . 据统计,19世纪初,在工业革命的核心城市曼彻斯特,富人的平均寿命仅38岁,穷人仅17岁:而农村地区的拉特兰郡,富人平均寿俞达50多岁,穷人也达30多岁。由此可见(     
A.工业发展加大贫富差距B.工业革命激化阶级矛盾
C.工业生产加剧环境污染D.工厂制度提升生产效率
4 . 在全球范围内,安格斯·麦迪逊对人均GDP 估量是较权威的具有广泛性和可比性的GDP数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图2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生产率的标准,也是生活水平的指标。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1)选择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图1中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CDP的总量对比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2)指出图2所反映的1500~1900年间欧洲和印度人均CDP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3-05-28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5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5 . 米歇尔·波德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中说:“由1873年经济危机所开启的、并一直持续到1895年的‘大萧条’,既开启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第二阶段,又开启了帝国主义时代。”这说明19世纪末(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呈现不平衡性B.经济危机促使了资本主义发展
C.资本主义国家危机中蕴含着发展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殖民扩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33年,英国废除了已实行233年的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专卖权。随后,一批批商人蜂拥来到中国,至1838年,广州的英国商行由66家激增至156家。这一政策调整
A.确立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B.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使得英国垄断了对华贸易D.受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对下图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部分城市工人工资收入与生活开销“体面比值”示意图
A.殖民扩张引发价格革命B.生产方式影响生活水平
C.全球市场细化国际分工D.工业革命提升幸福指数
2023-05-19更新 | 216次组卷 | 7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5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8 . 19世纪70年代初,全美国66个盐业公司互相展开剧烈竞争,导致食盐销售价猛跌。为了制止价格进一步下降,各公司在1876年组建了密歇粮食盐协会。各成员公司在生产方面仍保持独立,但在销售领域则完全服从于总经销机构。食盐协会的组建
A.加强了政府对私人资本的监督B.有利于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
C.加剧了垄断组织对经济的操控D.体现出工厂制度的日益完善
2022-02-19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练)
9 . 19世纪30年代,在拥有蒸汽动力和水力动力的英国纺织厂中,8-12岁的儿童有20558人,12-13岁的有35867人,13-18岁的有108208人;而在兰开斯特郡的棉纺织厂每有100个男工就有103个女工。这可以用于说明(     
A.英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男性和女性社会关系平等
C.工人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D.资产阶级追求利益最大化
10 . 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摘自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

材料二   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走过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城市化的具有自身历史特征的发展道路,它既没有形成城市工业化的强劲拉力,也没有形成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巨大推力。西方是城市的拉力强于农村的推力,中国则是农村的众多人口被排挤到城市中来,且农村的推力强于城市的拉力。

——摘编自布菜恩·贝利《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


运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别以中国和英国为例,对近代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进行阐释。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