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力量主要有两个:其一,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量;其二,各主要行为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由于各自所认识的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另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近代早期,英国足球运动备受青睐,但规则尚未健全,比赛充满血腥和暴力。十九世纪中期经过法律规范,逐渐变成了文明、理性的休闲运动:参赛规则和比赛人数确定,比赛场馆逐渐向现代方向发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足球运动商业化推动B.通过立法规范体育运动
C.英国社会转型的影响D.体育运动文明化理性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A.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B.西方高等教育体系开始转型
C.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D.科技革命推动学校教育产生
4 . 1860年,美国工业发展的状况是轻工业比例是重工业的2.4倍,但三十年后,美国的重 工业却是轻工业的1.2倍,美国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B.科技革命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C.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D.英法逐渐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5 . 世界历史潮流浩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总序

材料二   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占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胜国与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自我陶醉地声明:“金融的领导权、工业的领导权将属于我们,商业的优势也将属于我们。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跟随我们的领导和指示。”1989,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进入新旧交替的时期。

材料四   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光明日报)


(1)材料一中“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所述“转折”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政治革命”中,英、法两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及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威尔逊总统自我陶醉的背景。材料三中“新旧交替”的世界格局变化指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为此,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是什么?
2021-07-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774-178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1851年,英国则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各国推销英国新产品。这一变化
A.顺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需要B.说明英国日益依赖殖民地市场
C.客观上削弱了英国的工业优势D.进一步加强了英国的世界霸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开始于17世纪,但是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里,英国的民族工业一毛纺织业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因此,在与传统行业的竞争中,棉纺织业才有了初步发展。1760年是一个见证工业连续变化和发展的约定俗成的年份,成功改变棉纺织业面貌的第一台纺纱机在随后的10年间问世了,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揭开了英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幕一工业革命;这一时期英国击败了它欧洲大陆上的竞争者法国,从而为英国棉纺织业的早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内外环境。英国棉纺织业以印度、美国等为原料的来源地,以本国的先进技术、生产组织形式为依托,将加工的棉纺织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作为一个不生产棉花的国度,英国却由此成为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故乡”。

——摘编自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

材料二   1772~1856年英国棉纺品总产出及出口和国内消费所占的比例

年份棉纺织品总值(百万镑)出口商品国内消费商品
价值(百万镑)比重(%)价值(百万镑)比重(%)
1772~17740.80.337.50.562.5
1795~179710.03.535.06.565.0
1798~180011.16.861.34.338.7
1805~180718.912.566.16.433.9
1811~181328.317.461.510.938.5
1824~182633.117.452.615.747.4
1834~183644.622.450.222.249.8
1844~184646.725.855.220.944.8
1854~185656.934.961.322.038.7

——摘编自晋兰天《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72~1856年英国棉纺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1-08-3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金太阳2022届高三8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1700年,英国仍大量进口印度棉织品,以至于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宣布:“印度棉织品必然为本国之大害,它消耗国家财富,夺去人民工作,禁止继续输入。”然而到了1800年,第一批英国棉布开始进入印度市场,到1837年就猛增到6400万码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推行重商主义B.印度棉织品价廉物美
C.英国经济结构巨变D.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9 . 下图为1901年-1950年德国与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不包括诺贝尔和平奖)

依据上图,分析①至④四个阶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推断关联正确的是
①欧洲深厚的科学基础②欧洲科学家的移民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④冷战形势的缓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1-05-30更新 | 390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统计,1871年德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之比为63.9:36.1,1885年该比重调整为56.3:43.7,1895年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二者比例为50.2:49.8,到1910年这一比重则变为40:60。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德国
A.已具备了国家统一的条件B.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C.城市化的水平不断地提高D.工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