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19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地区法院审理的案件数量从每年4500件上升到每年4万件,其中未成年人案件占较大比例。伦敦最大的两个区中,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高达34%。这说明英国当时(     
A.早期殖民扩张拉大贫富差距B.工人阶级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C.工业化提高了城市治理难度D.未成年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2024-02-0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8—19世纪,欧洲艺术掀起“工业风”,突出体现“风景——技术”的融合,如1788年创作的《铁桥一瞥》;19世纪中后期,“工业风”逐渐与浪漫主义渐行渐远,开始与现实主义精神相契合,代表作品《伦敦:朝圣之旅》。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改变艺术表现形式B.科技进步推动绘画水平提高
C.工业发展摆脱了自然界束缚D.人们对工业社会认识的深化
2024-02-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人类发展方向示意图,反映了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关系。从示意图可看出(     
A.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B.生产关系调整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C.科学技术革新使社会分工更趋于合理
D.社会形态转变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
2024-02-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8世纪,英国政治漫画中常用“约翰牛”形象代指英国人。最初“约翰牛”常被描绘成公牛、斗牛犬或是其他动物形象以讽刺当局政治,但在18世纪末的主题漫画中,“约翰牛”被画成了普通英国憨汉甚至是国王乔治三世。这一变化(     
A.旨在凸显英国制度的优越B.强化了对民族国家的认同
C.反映了君主权威不断增强D.源于人权观念的日益深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香料曾经是西欧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去东方寻找香料,基督教也认为香料是神圣的。而到了18、19世纪的欧洲文学作品中,东方的香料却被赋予了异域、颓废等意义。这反映出(     
A.欧亚两地关系正在发生变化B.新航路开辟后商品价格下降
C.思想解放破除对香料的迷信D.工业生产发展不再依赖香料
6 .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莫里尔法案》把国有土地赠予各州兴办从事农业和机械教育的农工学院。许多旧大学也增设了机械工程、采矿冶金、电气化工及电化学等新专业。1887年国会通过了《哈奇法案》为各州大学提供科学实验基金,许多大学成为全国和各州的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指导中心。美国国会这些做法(       
A.确立了美国世界市场中心的地位B.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表明美国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D.印证了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描述了欧洲部分国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国别1875年1895年1905年
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
奥地利313437393941
芬兰--43464548
德国363841444548
意大利353643434445
瑞士41434649--
A.医疗事业的进步B.生产效率的提升
C.福利制度的普及D.民主制度的确立
8 . 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带领570名旅游者从英国莱斯特到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成为世界近代商业性旅游服务的开端。这表明当时(       
A.交通变迁推动新兴产业出现B.乘坐火车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C.远途旅行成为西方消费时尚D.运输业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700~1820年,英国仿制亚洲商品申请专利,其中陶器和陶艺釉技术专利7项,上漆技术13项,印花、亚麻等纺织技术专利48项。曾经作为奢侈品的丝绸和陶瓷远销欧美市场,并打上了“英国制造”的烙印。这表明(       
A.英国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B.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C.技术革新推动了市场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
10 . 19世纪初期,棉花通过传统动力驱动的水运需要花费36个小时才能从利物浦到达曼彻斯特,若是遇到运河的繁忙期,耗时远远超过从美国新奥尔良到达英国利物浦。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倡议下,两地之间的铁路于1830年正式通车,由于使用史蒂芬森设计的“火箭号”机车作牵引动力,数十倍地提高了运行速度。这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B.交通运输变革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方式
C.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D.对外贸易活跃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