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9 道试题
1 . 1938年6月27日,毛泽东发出《关于保卫武汉与发展华北游击战争的指示》,提出要持续开展华北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日军。华北八路军迅速展开行动,接连攻克被日军占领的延庆、昌平等县城。与此同时,中共积极向国民政府传授游击战的经验,派党内高层亲自向国民党军队授课。这反映出(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中共在武汉会战中的责任担当
C.游击战具有高度灵活性D.敌后战场已经成为抗战主战场
2024-02-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19年7月,毛泽东提出:“一国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要多。”他主张联合各行业、各职业的民众,实现民众的大联合,以对付真正的敌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毛泽东(     
A.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努力促进国共两党合作
C.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D.注重开展群众宣传工作
2024-02-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漫画的背景是《辛丑条约》签订之后。该漫画(     
A.揭示了清政府转嫁战败危机B.讽刺了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操纵
C.表明了洋务运动的最终破产D.反映了老百姓对国家前途的迷茫
2024-02-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甲午战败后,各地报刊蔚然兴起。时人评价说,如果把甲午战争比作使中国震动的一次电击,那么这些报纸、报刊等就不啻是一个强烈的电流,把新的思想传播到全国各地。由此可见,甲午战后中国报刊的发展(     
A.扫清了戊戌变法的障碍B.促进了近代思想文化解放
C.推动了群众性反帝斗争D.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基础
2024-02-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640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河南,实行了“均田免粮”“杀富济贫”等政策,一时间“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响彻黄河两岸。这反映了此时期(     
A.民主革命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土崩瓦解
C.农民废除封建剥削压追的诉求D.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嬗变
2024-02-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表是文献中记载的西周中后期的历史事件。这反映出当时(     
出处事件
《国语》穆王将征犬戎……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国语》厉王说荣夷公……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供奉),王流于彘
《史记》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三年,乃相与畔(叛),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
A.诸侯争霸致使民不聊生B.宗法秩序瓦解
C.周王的控制力渐趋衰弱D.民族矛盾尖锐
2024-02-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新时期我国外交(     
A.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重视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C.努力适应世界多极化趋势D.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的关系
8 . 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措施(     
A.贯彻了三三制的重要精神B.彻底改善了根据地民众生活
C.扩大了根据地的阶级基础D.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
2024-02-23更新 | 6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74—1897年,王韬创办报刊,撰文称中国传统政治症结在于“民视君阍如九重之远矣”。英国立国之基并不在于时人所说的“船坚炮利”,而在于“君民共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由此说明王韬(     
A.为民主革命寻找理论武器B.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
C.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D.痛斥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投机势力,而且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到19504月,全国财政收支果然出现了接近平衡的新局面。长期以来民众深恶痛绝、国民党政府一筹莫展的恶性通货膨胀的状况,终于根本改变。 “如设19503月的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当年12月下降为85195112月为92.4195212月为92.6。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形势险恶的市场物价完全稳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次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李攀《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土地短暂的私有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进行的制度改革逐步确立并推广,适应了当时最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升,极大地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杜志雄《70年中国粮食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80年代,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