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到18世纪80年代,西印度群岛和南美的奴隶出产了世界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棉花。1791年,圣多明各棉花种植园的数量与甘蔗种植园已经几乎相当,其出口到法国的棉花比八年前增长了58%,同时还向英国出口了大量的棉花。西印度群岛和南美出产的棉花因此涌入利物浦、伦敦、勒阿弗尔和巴塞罗那的市场中,实际上促进了机械化纺纱的快速扩张。随着机器纺纱技术在整个欧洲大陆上的传播,更多的非洲人被戴上镣铐,被装进迸船舱,在太子港被拍卖,被送到遥远的农场,在逼迫下清理土地、锄地、播种、剪枝和收获白色黄金。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棉花产业发生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
2021-09-03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大题预测卷05(安徽、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甘肃、贵州七省专用)-【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