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③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2-10-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宗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中的历史学》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略目标。

——据郭卫民《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材料三   20222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外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并呼吁乌克兰军队放下武器。普京在讲话中还表示,30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就北约不东扩达成协议,但却受到欺骗、施压和讹诈,北约的战车正在朝着俄罗斯边境移动。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应对“北约”威胁苏联所组建的政治军事组织名称及其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并指出导致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期”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出现的新“力量中心”。
2022-08-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贞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为18世纪60、70年代部分地区劳动者每天的工资平均水平状况。这一状况
地区工资水平【单位:(白银)克/天】
中国北京3.9
印度德里1.7
意大利佛罗伦萨3.7
英国曼彻斯特12

A.造成亚非拉国家落后于西方B.刺激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C.推动英国率先进行技术革新D.反映了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要举办万国博览会(首届世界博览会),以向世人展现时代的荣耀。博览会要展示每个国家的产品,应有尽有。等到一切打算都有了头绪,他召集了一个委员会,公布其计划大纲,得到委员们的赞成。大厂家热烈拥护,殖民地和东印度公司表示赞同,各大国踊跃送来展品。议会经过讨论后,通过了将博览会设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议案。18515月,在灿烂夺目的场景与欢欣鼓舞的气氛中,万国博览会由女王主持了开幕典礼。

——摘编自(英)里敦·斯特莱切《维多利亚女王传》

材料二   1906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决定在中国举办博览会。自1908年春起,他几乎一直把筹备南洋劝业会作为其工作重点,任命江苏绅商张謇为南洋劝业会“总理”,具体负责筹备事宜。端方要求所属各部门认真落实,又直接给上海、苏州等地商会去函,请求认购商股,共襄盛举。随后他又电函张之洞、袁世凯,希望他们在北京斡旋以使之成。19097月,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后仍在为南洋劝业会操心费力。19106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商品博览会如期在南京隆重开幕。南洋劝业会的展览持续了6个月。当年获奖的一些产品后来大都成了饮誉海内外的名优特产。南洋劝业会吸引了中外客商十万多人与会,周边地区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更是不计其数。

——摘编自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万国博览会筹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举办博览会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端方筹建南洋劝业会的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一改往日的人工挖煤,转而采用炸药炸开、机器压碎的做法,取得成效显著;1856年将英国用煤焦油制成的一种合成染料引入德国,并不断创新,使1900年世界所用的燃料的四分之三出自德国。德国的成就
A.表明德国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B.反映了英国制度影响科技研发
C.说明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D.源于专制政体对资源配置的优化
2021-07-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两次工业革命
A.英美两国都发挥了领头羊的历史作用
B.都在重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重大突破
C.都源于科学技术对生产领域直接推动
D.都促进了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7 . 1780年,曼彻斯特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之后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万人增加到1851年的30万人,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这一事例可用于说明英国
A.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B.工业革命始于新兴工业
C.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人口增长D.城市化进程发展步伐快
2021-07-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三  16世纪西班牙入侵美洲之后,不断将美洲白银开采,运送到本国和其他殖民地,运送到本国的白银通过外债和贸易流通到西欧各国,西欧接着同中亚、南亚进行贸易,白银流向东方,再通过中国同南亚的贸易流入中国,而西属殖民地也通过和中国的贸易流,入中国。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建立其世界中心的时期,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亚洲、非洲和美洲。

——摘编自刘昊《欧洲世界体系与美洲白银---1617世纪美洲白银的流向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洲白银在近代世界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7-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帝国的年代》评论道:“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欧美工业国处于主导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亚非拉国家处于从属地位
D.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不公平
2021-06-2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的大工业,不但规模大,而且所用资金很多,设备是全新的。例如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任何一个独家企业都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其全部生产。他们必须依靠股份公司,还需要联合,需要成立新的经济联合体,这样就形成了垄断。从上述材料可知,垄断
A.妨碍了科技创新和发展B.旨在消除竞争减少风险
C.加剧帝国主义对外扩张D.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