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巴斯位于伦敦以西100英里,坐落于群山环绕的谷地中,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小城。从城市中心的每个方向看去,都能看到绿意融融的田园景观,优雅古典的建筑与周边乡村风光相映相称,文化与美景融于一体。巴斯浴场从3000米深的地下,每天喷出127万升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46.5摄氏度,既可饮用,又可治病。巴斯城自古罗马帝国统治英格兰岛时就已出名,罗马人最早在这里发现了具有神奇疗效的矿泉,修建了许多大型浴场,英文中“洗浴”(bath)一词便来源于此。17世纪60年代,巴斯人口尚不到2000人,1760年代为13000人,1780年城市人口为19000人,18世纪末,巴斯的人口数为33196人,较世纪之初增长了10多倍,成为英国十大城市之一。1851年,巴斯的人口达到了54000人。184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巴斯城中有87%的工人都在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为游客服务的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新房屋成批涌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据傅广生《英国旅游文化史》等整理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斯城的崛起”自拟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3-11-05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2 . 城市化推动了社会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城市化在19世纪50年代的完成,英国工业生产在1850—70年间达到高潮,成为世界头等工业强国……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英国出现了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前,大部分工业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黑色英格兰”(指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英国的工业和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

——刘康《城市化推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二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但是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地向城市集中,加之政府又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使得早期英国的“城市”问题愈演愈重。煤炭燃烧产生的烟雾直接威胁着市民的健康,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变得又黑又臭,直接诱发霍乱等疾病。城市住房根本容不下蜂拥而至的乡下人,住房十分拥挤,工厂劳动的报酬也少的可怜。

——胡立雪《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城市病的治理》

材料三   1833年议会通过《工厂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工人工作的时间及报酬做了明确规定。1847年通过《河道法令》,严禁向作为饮用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排放污水,并责成各级政府负责监督实施。此外还先后颁布了四部《工人住房法》,要求政府为工人提供更廉价的、适宜居住的房屋,并采取多种措施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2)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和英国解决“城市病”的途径。
3 . 19世纪40年代,英国各大城市先后颁布法规,规定居民建筑的最低宽度、两排房屋的最小距离,还要求室内空气必须能够对流,但一些城市的背靠背房屋仍然存在了相当长时间,质量低劣的房屋也仍有市场。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A.城市规划问题提上日程B.尾气污染成为新的城市问题
C.失业增加问题日益突出D.工人贫穷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24-01-1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三上学期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西欧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工业化进程已经开始,法国爆发了规模宏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自然科学的成就也愈来愈深刻地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工业化进程和政治革命不仅改变了英、法两国的面貌,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同时也推动英、法知识分子和西欧其他国家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对法国革命的大动荡进行探索和反思。在哲学领域,德国的资产阶级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发达和阶级力量的弱小,不可能像在法国那样,直接、公开地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而只能通过他们的哲学家们,用“哲学革命”的方式,用晦涩的言辞和枯燥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化进程的社会后果开始充分表露出来。工业革命为西欧资本主义的生产注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占有的矛盾、单个企业生产的高度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步激化,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经济危机加速了社会内部的阶级分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日益尖锐。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动荡和变化,也导致文化思潮的变化。在哲学领域,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上述变化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欧社会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023-06-05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5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现代史就是一部现代化的发展史,而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通过努力逐渐解除各种束缚而获得自身解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二近代法国史学家薛纽伯曾说:“旧时的法律是贵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社会是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

——摘自【法】薛纽伯《现代文明史》

材料三 “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单元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随着机器复杂度的增加,实际.上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和编程、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摘自人民日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梁启超认为其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什么?并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美、法两国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其内容予以说明(任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使人得到解放的?“机器人革命”对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6 . 19世纪英国出现了“新大学”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伦敦新学院诞生。不同于英国传统大学,伦敦新学院注重自然科学课程,是一所具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倾向的新式高等学校。这场运动(     
A.推动了君主立宪制确立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C.催生了“蒸汽时代”到来D.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2023-06-27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抽测历史试题
7 . 1909—1913年任美国总统的塔夫脱提出“金元外交”,鼓励和保护美国在拉美的投资和贸易,在不进行直接的军事干预的情况下扩展美国商务。这一政策旨在(     
A.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友好往来B.推动与拉美国家的平等贸易
C.武力迫使拉美国家听命美国D.谋求美国在拉美的经济霸权
8 . 1889年,国际社会主义大会在巴黎召开,德国妇女运动领袖发表题为“妇女劳动问题”的演讲,引起强烈反响。1903年,美国芝加哥的妇女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罢工和示威,提出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获得选举权等要求。欧美女权运动的根源是(     
A.女性政治觉悟日益提升B.启蒙运动逐步兴起
C.机械化生产时代的到来D.社会主义思想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动力的角度提出,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被人们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技术的新发现一般出现在长周期的下降阶段,其大规模地应用推动下一个大的上升阶段。工业革命以来的三轮康波周期如下:

长波周期

繁荣期

衰退期

萧条期

回升期

第一轮(63年)

1782—1802年(20年)

1815—1825年(10年)

1825—1836年(11年)

1836—1845年(9年)

第二轮(47年)

1845—1866年(21年)

1866—1873年(7年)

1873—1883年(10年)

1883—1892年(9年)

第三轮(56年)

1892—1913年(21年)

1920—1929年(9年)

1929—1937(8年)

1937—1948(11年)

——摘编自周金涛等《涛动周期论》

材料二   管理与组织变革贯穿于历次长波当中。18世纪90年代,工厂制凭借资本集中、企业内部分工、再生产及严格的劳动纪律,成为纺纱业的主流生产组织方式。诸多行业纷纷效仿。蒸汽动力代替水力、风力等自然力,为工厂的选址带来更大的自由度,也促进了工厂制的流行。……(19世纪下半叶)在制造业电气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市场一体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工业领域内出现了最早的跨国公司,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新的形式。以专业管理团队为基础的“泰勒制”发展起来,企业管理逐渐从车间上移至管理团队。

——摘编自黄阳华《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轮和第三轮长波周期的标志性创新技术并分析这两轮经济发展的共同点。
(2)据材料二指出工厂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下半叶企业管理与组织形式变化的原因
2023-11-22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早在19世纪末美国便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但英镑的国际中心货币的地位仍保留了半个世纪之久。艾瑟琳·申克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而是权力这只看得见的手。这主要说明,当时(     
A.英国极力维护其经济霸主地位B.英镑信用度远远超越美元
C.市场对世界货币体系影响有限D.英国综合国力仍具有优势
2023-08-3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