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对下图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部分城市工人工资收入与生活开销“体面比值”示意图
A.殖民扩张引发价格革命B.生产方式影响生活水平
C.全球市场细化国际分工D.工业革命提升幸福指数
2023-05-19更新 | 21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右面为1855年英国某报刊刊载的漫画《对泰晤士河污染情况的观察》,并配有文字:“法拉第向泰晤士河递去了他的名片;我们希望这个肮脏的家伙能向这位知识渊博的人求教。”该漫画表明(       

A.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B.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协调发展
C.环境保护已成为英国社会共识D.上层社会主导环境污染的治理
2024-03-21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世纪中期,当法国主动和英国商量共同占领埃及的时候,英国首相表示:“我们并不想要埃及,就像一个脑子正常的人,并不希望拥有沿途客栈一样。他所要的只不过是这些客栈对他开放,当他来到时,客栈会提供羊排、晚餐和驿马,如此而已。”这是因为英国(     
A.无意扩大在埃及的权益B.经济扩张方式转变
C.殖民霸权逐步衰落D.认识到埃及人民的反抗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1833年起,英国政府开始为初等教育拨款并逐年增加,1880年正式规定初等教育为免费教育。英国1823创立了伦敦机械学院,其目的在于向各行业的工人、技师提供学习物理、化学的经费和机会,这类职业技术学院在1826年只有100所,而到1840年,已超过了300所。这一时期英国教育的发展(       
A.植根于工业化阶段国家发展的需要B.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渐趋增强
C.有效保证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D.保障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持续高速发展
5 . 19世纪,英国棉纺织厂的童工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工资低得可怜,车间里煤气毒臭、尘埃,以及棉屑混合在一起。伍尔弗汉普顿制钉厂,“充满了危险的机器,连路都不好走”,“飞轮的咆哮声砰然震耳”,“男女童工在冲压机旁工作,他们的手指每秒都有被冲掉的危险”。这可以用来佐证(     
A.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严重弊端B.科学技术成为摧残童工的根源
C.童工劳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D.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
6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规模化工工业的发展,单靠化学家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有大批掌握严谨的数学、测量、机械以及电力知识,能与化学家合作的工程师。这一现象说明
A.化工工业投资规模宏大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初期的英国,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睡得正酣的时候,就有一些人穿戴整齐,拿着竹竿、软锤,摇铃甚至豆子枪出门去唤醒沉睡中的人们,告诉他们该起床了,该去上早班了。他们就是著名的敲窗人-当年伦敦和英国北部的工业城市起得最早的一批人。这表明(     
A.钟表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B.经济发展增强人们的时间观念
C.交通运输业革新提上日程D.工厂制度破坏工人的身心健康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上半叶,英国妇女运动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一)妇女应享有公民权,争取选举权成为妇女一种关键的诉求,被认为是改善妇女地位最重要的权利。(二)女性就业问题,男女两性机会应该均等。(三)女性应不应该避孕,应不应该以抚育子女为主要事业—仅以家庭为一生的舞台。

——摘编自裔昭印等著《西方妇女史》

材料二   19011911年涌现出的女子结社与团体多达四十余个,多数团体既热衷于妇女解放也热衷于政治斗争。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分别确立了妇女运动方针,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命的轨道。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

——摘编自杜芳琴《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

有学者提出,妇女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概括20世纪上半叶中英两国妇女运动诉求的不同之处,并论证该学者的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18世纪,欧洲中产阶级妇女追求洛可可风格服装,崇尚奢侈华丽,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到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装从奢华到朴素,从繁杂到简约,从紧身到宽松转变。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思想解放推动审美观转变B.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水平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时代英国史学家马里欧特称赞约瑟夫·张伯伦是“在目前所评述的这段时期内,英国所有政治家中最富有代表性、也最有影响的人物”。

◆生逢盛世
1836年,约瑟夫·张伯伦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1854年,加入叔父的螺钉生意,成为著名的螺钉生产商,产品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海外。
◆社会变革
1867年,建立全国教育同盟,强调教育改革“是补救的开始,它可以为工人阶级带来较高的工资和比较健康的生活,减少贫困和犯罪,改善居住条件”。
1873年,成为伯明翰市长,大兴市政建设,改善道路、照明和供水,清除贫民窟,完成对市中心的改造,将脏乱差的重工业城市变成了英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殖民地会议
1895年,面对各国激烈的殖民竞争和帝国内部的离心倾向,担任殖民大臣的张伯伦,积极推动帝国扩张,并创立殖民地会议制度,宣扬帝国共同利益、责任。
1897年,张伯伦召开第二次殖民地会议,要求改变帝国成员的薄弱联系,将帝国变成英国和各自治领的“合办企业”。
◆关税改革运动
1903年,面对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美国、德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冲击,张伯伦组织“关税改革同盟”,修改自由贸易政策,向对英国产品设立关税壁垒的外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并对来自殖民地的商品实行关税优惠。

注:约瑟夫·张伯伦(1836-1914)是英国前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父亲,著名政治家。

——摘编自王蒂《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约瑟夫·张伯伦的改革措施进行评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