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6—18世纪,英国在西欧国家之间的角逐中崭露头角,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机器发明首先出现在新兴的棉纺织业部门。英国早年的棉纺织品质量低劣,产量有限,国内畅销的棉布几乎全部来自印度。为了抵制竞争,在毛纺织业者的要求下,1700年国会通过议案,严禁从印度等国进口棉布。这使国内棉布价格上涨,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棉纺织业的机器革命是从工具革新开始的。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诱发了棉纱生产的创新。1735年,英国技工约翰·怀特发明了一台包括自动纺筒和翼形纺锤的卷轴纺车,1737年这项发明获得专利。此后,各种纺纱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说这种纺车的发明标志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洋务运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洋务派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加深,洋务运动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大体说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以“自强”为主要目标,即主旨是适应战争和军事的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事工业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在继续“自强”活动的同时,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张,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在古老的中国开了近代工业的先河。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玉米传入中国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工具革新”所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并简析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工业化开端的不同之处,并简评其影响。
2 . 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时期美国先后通过了《工厂检查法》《孟工法》《纯净食物和药品法》《肉食检查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的颁布(     
A.旨在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B.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
C.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D.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2024-02-1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吴川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于1855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重要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玛格丽特,一个从小在温暖舒适、充满田园风光的英国南部长大的姑娘,随父母一起搬到了英国北方的一个工业小镇。这个北方小镇,到处是脏乱不堪的街道和迫于生计的穷苦工人,以及环境极其恶劣的纺织工厂。在这里,玛格丽特必须整天面对粗俗的工人、棉絮飞舞的纺织工厂。玛格丽特遇见了白手起家的年轻的纺织工厂厂主约翰·桑顿,约翰·桑顿傲慢无礼,对待工人的苛刻方式让玛格丽特极其反感。但两人在争吵中逐渐了解对方,最终结为连理。

——整理自【英】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南方与北方》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4-02-11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美、英、德、中四国某方面所占世界份额的变化情况。 “某方面”指的是(     

年份


国别
1800年1860年1900年1953年
美国0.77.123.744.7
英国4.119.918.58.4
德国3.54.913.25.9
中国33.319.56.32.3
A.殖民地数量B.制造业总产量
C.对外贸易额D.白银的存储量
5 . 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郡的克隆福德建立了英国第一座水力纺纱厂,到1792年去世之前,他陆续开办了6家工厂,被誉为工厂制度之父。工厂制度吹响了工业时代的号角,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英格兰纺纱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这表明英国当时(     
A.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B.城市化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D.人工智能得到了飞速发展
2024-02-11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中心的产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交往的扩大而深化的,随着全球化的扩张而深入的。世界经济中心经历了一个不断转移的过程,古代有中国和地中海两个中心,近代则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现代则进一步转移到太平洋沿岸。

——摘编张峰《马克思论世界经济中心转移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结合材料以及世界史相关内容,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表述成文。)
2024-02-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耀正优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857年从英国港口航行到孟买的时间,即便是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蒸汽轮船,也需要6天左右:而1869年从伦敦至卡利卡特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之后,印度到英国的早期电报信息传递时间已经缩短为以小时计。据此可知电报业(     
A.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建设行业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利于人们对时间观念的塑造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8 . 在19世纪70年代,英国很多城市都已建有公立公园,这些公园的兴建主体多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慈善家们。而在1870年以后,公立公园的兴建主体则变为地方资产阶级代表的议会。这说明(     
A.英国公共休闲始于工业革命时期B.政府将改善民生放在首位
C.工业化推动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D.工业革命影响了体育方式
2024-02-0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在1760年,伦敦工厂中的时间精确程度在半小时以内的有68.8%,到183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77.7%。1760至1830年间,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英格兰北部增幅更加明显,时间精确程度落在半小时内的区域占比从64.7%增加到80.2%。这体现出(     
A.工业化影响到社会观念B.英国北部的城市化进程加速
C.现代计时工具日益精确D.社会竞争提升民众守时意识
2024-02-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表为1797-1834年间英国手织工人的工资收入情况(1先令=12便士)。据此判断,英国(     

年度

平均每周工资收入

先令

便士

1797-1804

26

8

1804-1818

14

7

1818-1825

8

9

1825-1832

6

4

1832-1834

5

6

A.机器生产占据竞争优势B.工人运动社会基础扩大
C.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D.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拉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