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C.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D.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
2 . 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
2019-01-30更新 | 1788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A卷)历史试题
3 .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罗斯福新政
C.中国改革开放D.二战后苏联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它站起来反对18 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 “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母亲》D.《老人与海》
2019-01-30更新 | 1851次组卷 | 32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B卷)历史试题
5 .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2019-01-30更新 | 4747次组卷 | 100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B卷)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商业繁荣是罗马帝国兴盛的基石。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商人得到了帝国政府的承认、保护和部分特权,如降低关税和简化税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他派远征军深入阿拉伯半岛南部,为商人占取重要港口,外贸商队均有官方的武装部队保护。商人自由往来各地,而且在政府主导下为城市修建了城墙。

汉武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长安城专设机构供外来商人使用和居住。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他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对国内商人课以重税,使“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商人被定为贱民,不得进入仕途,此后,商业发展的空间已极小。


(1)阅读材料一,概括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与汉武帝时期商业发展的差异。

奥古斯都

汉武帝

采取支持国内贸易的政策

抑制商业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曼切斯特商会主席致信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这次对华交涉中,……我迫切地恳求你……注意到将来(对华贸易)可能扩张的程度。中国那庞大的人口,并且一般也是穿得很好的人民,是能够成为我们制造品之最最重要的大量消费者的。”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英国原棉输入的变化状况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工业革命后妇女
A.社会角色发生改变
B.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
C.政治地位仍未提高
D.是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
8 . “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根据此观点,以下论据成立的是
A.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大增,英国出现1832年议会改革
B.工业革命后人们对现实社会失望,批判现实主义艺术迅速兴起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兴起,“混合经济”出现
D.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右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美国通过签订关贸总协定掌握贸易霸权
C.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D.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前服务业已经存在,但是从事服务业的只有极少数专业生产者,或者更寻常地它是多数社会成年人的兼职活动。……工作从手工作坊移向工厂和办公室,于是产生了同样的专业化和分离过程,如更多工作制度化,更多的男女被吸收进全日制的职业中,像教育、甚至医药那种服务业,过去只限于家庭中进行,此时日益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提供了。
                                                                        ——摘自《财经政治资讯》2001年第2期
材料二        大不列颠各部门国民收入表(单位:万英镑)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80175550543010320
181110750625013110
18217600930012200
183179501171013340
184179901555019690
                                                                                       ——摘自《财经政治资讯》2001年第2期
材料三        英国1938年至1984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及其比例表
产 业1938年1948年1984年
就业人数(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就业人数(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就业人数(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
第一产业94.95.3112.35.6341.69
第二产业871.649.1973.948.9721.533.2
第三产业909.845.6904.845.5141565.2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佩琨《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材料四          1944年英国制定了新的教育法令,根据法令的规定,年龄从5岁到16岁的孩子接受全日制教育。目前英国有38000所中小学,1100多万孩子入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从公共基金得到免费教育。1948年英国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建立。……英国居民从国民保健系统取得的医疗一般都是免费的,包括就诊、药品和住院。……1984年卫生保健部门的就业人数134.2万人,占整个国民经济就业人员总数的6.2%,这个比例大大超过了第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英国的商业部门包括国内和国外贸易,还有旅馆、餐饮和修理部门。1948年,商业部门的就业人数是235.4万人,到1984年增加到334.2万人,增加了近一百万人,就业人数1984年比1948年增加了42%。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1948年起,英国的无形贸易都是顺差,无形贸易的构成包括旅游收入、运输费用、保险收入、贷款利息、投资利润及侨民汇款等项劳务收入。英国是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经常由这些部门开始。但英国的经济危机程度,与同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而较轻。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佩琨《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出英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阶段,分析指出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利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