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输出表,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棉花

毛织品

鸦片

1820年

3200万银元

3100万银元

650万银元

1833年

670万银元

250万银元

1100万银元

A.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B.鸦片走私利益的驱使
C.中国海禁政策的限制D.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2024-03-0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与北美之间的制成品贸易情况。这说明当时(     
(单位:100 万美元)

向北美出口从北美进口
1899年1913 年1899 年1913年
英国320540290360
欧洲大陆340620280560
总计6601160570920
A.欧洲大陆均势格局被打破B.工业化促使贸易失衡加剧
C.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根源D.传统霸权仍占据优势地位
3 . 下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相关情况。由此可知,改革后的英国(     
时间参选议员的资格
1832年城市:年付10磅以上的房产税者
农村:年付10磅土地税的60年长期土地租用者,年付50磅土地税的短期土地租用者以及年付2磅土地税的自有土地者
1867年城市:缴纳济贫税的房主,每年支付不少于10磅房租、居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
农村:年收入不少于5磅的土地所有者,年支付12磅地租的租地经营者
1884-1885年城市的“房主选举权”原则被扩大到农村;改革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实现统一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统治基础被进一步夯实
C.封建贵族势力退出政坛D.代议制度为各国所效仿
2024-01-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用挑战与应战揭示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衰落。有学者认为,这种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也可用于观察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在近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此处选取了前三种),具体如下表所示:

时间

二战前

二战后

15世纪-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挑战者

西方

西方

经济全球化

应战者

西方

东方

西方、东方

挑战方式

战争

经济

军事、经济

经济、民主

经济

应战方式

战争

经济

革命

全面的民族国家构建

区域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摘编自董世举《东、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差异——兼论民族主义发展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围绕近现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2023-04-26更新 | 547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这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某学者针对部分时期不同统计口径下若干区域的零岁预期寿命*统计。

国家或区域时期零岁预期寿命
英国1750180037
中国农村(辽宁,男性)1792186736
法国180034
日本农村1776181533
荷兰180032
中国农村(安徽,男性)1300188031
法国175028
罗马时期埃及(村民)1125738
英国(佃农)13001348小于28
伦敦1750179923
中国(北京,男性)1644173927

*注:零岁预期寿命指在出生时的死亡率水平下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通常指的是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

——摘编自[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00)》

从上述材料中任取两组或两组以上具有可比性的零岁预期寿命数据,据此得出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准确写出所选数据所对应的时空范围,结论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西方主要国家义务教育制度建立概况

国家相关法案主要规定
美国《义务教育法》(由马萨诸塞州颁布,1852年)等8~12岁儿童每年至少就学12周(到19世纪末,美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州颁布了实施义务教育的法令)
英国《初等教育法》(1870年)对5~12岁的儿量实施强迫教育,由财政拨款开办的公立初等学校每周的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
德国《普通学校法》(1872年)6~14岁的8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设基础学校(4年制)和高等国民学校(4年制)
法国《费里教育法》(1881~1882年)6~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迫性的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

——据文进荣《从历史的视角看西方义务教育的发展》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西方国家近代教育发展的某一共性特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体现材料信息,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2023-07-08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中外历史纲要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其1859年的著作《双城记》中描述:“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昧的年代。”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变化状况的描述。

描述变化
1829年,英国出现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纺织工人组织,1834年又成立全国工会大同 盟。1836年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工人组织成立和工人运动开展
1801年,省级城市还没有一个达到10万人口,5万人以上的5个,2万至5万人的 有8个;1851年,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5万以上的13个,另有大 约100万人居住在2万~5万人的城市。
1818年,入学人数占人口总数的1/17,1851年占人口1/8.1841年,男子识字人数 占67.3%,1851年达69.3%,同期女子识字人数从51.1%上升到54.8%。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大城市内部的贫民窟充斥着收入不高的 工人阶层,这些人住在最不便利的地方的劣质砖房,甚至是地下室。这里的街道看 起来更是一片狼藉,垃圾满地,乌烟瘴气。”
(1)根据材料,概括 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变化并填写在相对应的位置,并补充一种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运动开展的原因。
2023-07-16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英国1755~1851年18种行业男性从业者名义收入增幅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群体增长幅度
农业工人、棉纺织工人、印刷工人、造船业工人61.3-69.6%
白领阶层(律师、医生、教师、技术人员、学者等)234%-695.5%
其他行业92.8-190.6%
A.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分化B.工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C.白领阶层成为剥削阶级D.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西方国家周末休息时间的变迁

19世纪生产力奇迹,从基础工业、矿业席卷到消费品领域后,就不可避免面
临一个问题:大众休息时间不足,以至于没有精力和兴趣大量消费19世纪70年代,周六休息半天、周日休息一天制度在英国出现。周六下午是举行公园音乐会、足球赛、划船与骑自行车的时光。在小酒馆喝酒也是周六下午流行的活动
20世纪初20世纪初,电影以一种发育完全的大众娱乐方式出现在城市。最初的
电影院称为五分钱电影院:只需要五分钱就可以看一出半小时的电影。
低票价(百老汇舞台剧的票价超过一美元)加上时间短,让电影院拥有如同今日快餐店的吸引力。周六休息权的买现,带给美国的直接影响就是大量工人涌入电影院,成为好莱坞通俗影片的忠实拥趸
1929美国成衣工人联合工会首倡五天工作制〕汽车业巨头亨利·福特宣布
工厂在周六不上班。人们认为缩短工时是缓和高失业率的方法,每个
人都做少一点,那就会有更多人有工可做

——摘编自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等待周末:双休日的起源与意义》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4-16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97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