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1776年英国漫画家

托马斯·科利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女战士》,画面中的两位女性,正发生激烈争执。贵妇蛮横地对少女说:“我必须迫使你服从,你这个造反的荡妇!”(“I’llforce you to obedience,you rebelliousslut!”)少女也不甘示弱:“母亲,自由,只要我活着,我就要永恒的自由!”。

(Liberty,liberty forever,mother,while I exist)画面左下方的后牌下,写有“为了服从”(For obedience)的字样……画面右下方的盾牌上是一只公鸡,法国素有“高卢雄鸡”之称……盾牌下的配文是“为了自由”(For liberty)。

——摘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美国史》

材料二   美国崛起进程:

时间事件
1787制定、颁布《联邦宪法》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扩展到北美
1823发表《门罗宣言》
1861南北战争爆发
1869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
1898对西班牙发动战争,美国胜利

——摘自唐晋《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女战士”赢得永恒自由的有利因素及其文化影响。
(2)从以上表格中任选两个事件,说明其在美国崛起过程中所起作用,综合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崛起的启示。
2024-06-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材料二   英国对印度殖民政策变化

时期殖民政策简介
商业资本时期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劫掠金银财富。1600年成立特权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所辖区域一切贸易权。1613年,英国商人在印度设立商店,逐渐向内地渗透。七年英法战争英国胜利,将法国排挤出印度
工业资本时期在“自由贸易”的招牌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在印度,英国机器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棉织品充斥市场,使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急速衰退,原棉大批输往英国,以抵偿英国大宗输入的工业品的价额,英国殖民当局规定由英国输入的货物税率为2.5%,有的甚至免税

材料三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个时期英国对印度殖民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2024-01-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英国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迫切需求,要求英国进一步扩大殖民地。加之英国丧失了美国这一重要殖民地,在短期内对外出口量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因而英国人开始在太平洋进行系统的探险活动,以期找到未知的南方大陆,使之成为英国的原料仓库和工业品销售市场。1770年,库克船长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使命,他在悉尼附近登陆,并以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宣布澳大利亚南纬38度以北的东海岸地区为英国领土,命名为新南威尔士。18世纪初到19世纪前半期,英国与其老对手法国竭尽全力在海上和陆上开战,虽然英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英国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失败。不甘心失败的法国也把目光瞄向南方大陆,在亚洲经营几个世纪的荷兰也一直在扩展亚洲的势力范围。18世纪末,英国人口增长迅速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再加上澳大利亚具有有力的战略位置,能够为英国向亚太地区扩张提供战略保障。工业革命后的自由竞争使得英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是英国发展方向由西方向东方转移,此时大量人口移民到澳大利亚。因英国移民的到来,在澳大利亚所发生的几乎是在北美的重演。英国人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将这片土地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摘编自仲凌维《英国海外移民的早期状况研究

——以英国向北美和澳大利亚长期移民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19世纪初推动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 世纪末 19世纪初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的影响。
2024-05-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

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殖民派主张

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

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

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世界。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双方辩论的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4-05-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简表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时间源头国家或地区危机及影响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825英国打击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造成了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激起了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
1847英国从英国向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传递,使这次危机具有国际性质。
1857美国美国的货币危机演变为英、美、法、德、俄等国的工业危机,英法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挑起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战争。
1873奥地利维也纳债权危机首先波及美国,然后引发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危机,持续5年之久。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882美国波及资本主义各国,并蔓延至其它国家和地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被迫制定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西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1890德国从德国交易所危机开始,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亚非拉等殖民地半殖民地也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
1900俄国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竞争,垄断组织迅速发展。
1907美国危机波及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掠夺过程中的矛盾。
1929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等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德、日法西斯上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世纪
70年代
美国美国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经济陷入滞胀,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
中东严重打击了依赖中东石油发展的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原有的OPEC 组织影响力扩大。
20世纪
80年
拉美拉美主要债务国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对西方国家出口产生影响。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变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信贷体系。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97东南亚由泰铢贬值引发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危机后,亚洲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加强合作。
2007美国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危机中,国际社会向美国提供了不少援助。

——改编自朱炳元、徐璐《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危机与 ”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补充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3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利文斯顿探险非洲】

材料一   在19世纪数以百计的非洲内陆探险活动中,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顿令人瞩目。下表是利文斯顿探险非洲的相关概况。

次数时间概况
第一次1841-1856奴隶贸易使非洲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妨碍传教活动。利文斯顿决心开拓一条连接海岸至内陆的商道,“用合法商业取代奴隶买卖”。期间,他开辟了从非洲东、西海岸进入内陆的道路。1855年,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利文斯顿“金奖”。1857年,利文斯顿的《南非传教士旅行与研究》成为畅销书,获得巨大名声。
第二次1858-1864英国政府组织了由利文斯顿本人领导的,包括海军军官、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等成员在内的探险队伍,并规定其任务是“扩大已经获得的有关东非和中非的地理、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的知识”。但因利文斯顿无情批评葡萄牙人从事奴隶贸易的言行,英政府为维持与葡萄牙的结盟关系,中断探险活动。
第三次1866-1873利文斯顿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目标掩藏了他的真实目的,再次探险。最终,利文斯顿没有勘测出准确的尼罗河源头,但利用交给记者的信件与日记说服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东非奴隶贸易。

—摘编自舒运国《试析利文斯顿探险活动的特点》、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泰晤士报》将利文斯顿的旅程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9世纪末,英属中非第一任专员哈里·约翰斯顿曾肯定利文斯顿是“自己在该地区的政治管理的前身”,是开创非洲新时代的“先驱”。而自20世纪中叶开始,利文斯顿的形象不再总是充溢着圣人光环。比如传记作者蒂姆·耶尔认为利文斯顿显然是“帝国主义最早的先知和倡导者之一”,学者波特更是认为利文斯顿表露的观点包括以某种方式预测“非洲分治”,是帝国主义的先行者。

—摘编自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引起19世纪英国广泛关注的社会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人们对利文斯顿认识的变化。
2024-01-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戴维·利文斯顿是英国著名的探验家。1841年,他受伦敦宣教会派遣去南非传教,当时奴隶贸易使非洲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妨碍了传教活动的开展,为此,利文斯顿设计了铲除奴隶贸易的方案:“用合法商业取代奴隶买卖,供应欧洲工业品,奴隶贸易就无立足之地。……只需开辟一条从海岸通入内陆的商道,这个方案便可实现。”为铲除奴隶贸易,1853年后他转而从事探险活动,开拓了一条连接海岸至内陆的商道。他说:“地理学成就的终点即是传教事业的起点。”当时非洲内陆还鲜为人知,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和致命的疫病令人望而生畏。对此,利文斯顿表示:“奴隶贸易把商人推入的地区,基督教的爱,难道就不能把传教士带到那里!”在18531873年间,他三次深入非洲内陆,行程29000英里,戡查地域达100万平方英里。在19世纪数以百计的非洲内陆探险活动中,人们称他为横越非洲第一人。

《泰晤士报》将利文斯顿的旅程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855年,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利文斯顿“金奖”。1857年,利文斯顿出版的《南非传教士旅行与研究》成为畅销书,并获得巨大名声。一位记者对其评价道:“欧洲一直听说南部非洲是燃烧的孤独、荒凉、贫瘠、被毒风加热、有蛇出没,只有少数分散的部落和不可测量的野蛮人漫游……但是利文斯顿博士发现自己在一个高地国家,到处都是果树,有丰富的树荫,由完美的河流网络浇灌。”同年12月,英国政府和海军部为他制定了一项庞大的计划,支持他努力结束赞比亚的奴隶贸易,并承诺通过基督教和商业开放该地区。

——据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整理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为何会引发英国社会广泛的关注,并谈谈利文斯顿非洲探险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 至1914年间作为一个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始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期的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 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1926 年写道:“使欧洲浸入血泊中的那场战争已经……在这片远离我们的土地上唤醒了独立的感情。 在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人还是思想、还是亚洲本身都在变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是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受到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初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主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过去几年里”亚洲“变化”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2023-12-02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8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9 . 【大航海与海洋格局】

材料一   直到15世纪之后人类世界才真正开始尝试相互碰撞、物资交换,开始了相互支配和冲突以及文化的交流。大洋航海之路一旦被打开,世界各大陆迅速实现了相互连结。海洋不再是交流的障碍,开始扮演超高速公路的角色。各文明圈和生态界的各要素向全世界扩散,我们生活的近代世界也随之经历了激变。……最初世界海路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欧洲航海人的功绩。

——(韩)朱京哲《深蓝帝国:海洋争霸时代1400-1900》

材料二   就海上格局而言,人类历史大致经历了16世纪前的区域格局阶段、15002000年的单极主导阶段,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个多极格局阶段。

——摘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最初世界海路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欧洲航海人的功绩”的原因,并概括“大洋航海之路”打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曲线图所示的海洋格局予以说明。
10 . 图说历史

(1)依据地图,简述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传播的情况(包括物种传播的出发地、方向或途经地、终点),概括物种传播的特点。

撒哈拉沙漠和沿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这些障碍不利于殖民者深入内陆:非洲西部的大河和非洲东部的山脉形成天然屏障、非洲平直的海岸线、缺少优良港湾,也使得殖民者难以接近。美洲则多良好港湾、多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在16—17世纪基本被殖民完毕。

(2)依据材料,概括非洲的自然地理因素对殖民活动的影响。

(3)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结合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分析其原因。


(4)依据材料,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变化。
2024-02-18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主观题28题)【范围:纲要下第1-5单元】(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