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国民政府相继派遣高级官员出访法国,向法国政府和民众宣传中国抗战的战略意义和中法联合对抗日本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38年和1939年,中法先后签订南镇铁路借款合同和叙昆铁路借款合同。法方还承诺:对越南过境运输允予便利,凡军火各货抵海防后,即视同法货由军队代运。1939年2月,日军进攻海南岛,直接威胁法属印度支那,法国政府批准一些原被禁止的物资如制造武器的机器和原料过境越南,取消了过境卡车的数量限制,还允许商用航空事业所需要的飞机和航空材料运往中国。同年9月欧战爆发,法国政府告知重庆国民政府,中法合作的任何措施都必须注意日本的反应。1940年6月以后,中法关系发生逆转。假道越南的运输通道彻底中断。

——摘编自俞国《试析抗日战争前期的中法关系》

材料二   1958 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他致力于在世界上重振法国雄风,以完全的行动自由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而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违背了戴高乐追求法国独立自主大国地位的政治理念。法国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国与法国有着相似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中苏关系日益恶化。戴高乐敏锐地意识到,法国可以借中国提高同美苏打交道的地位。1963年,法国参议员富尔以戴高乐总统特使身份访问中国,经过艰苦的谈判,确定了中法两国建交方案。1964年1月27 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吴志成等《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法国支持中国抗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60年代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2024-05-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等二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二战后期,在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战胜国并未一味地打击和宰割战败国。战后,战胜国也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这些做法(     
A.保障了战后德国的统一稳定B.旨在维护战败国的经济利益
C.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D.有助于雅尔塔体系发挥实效
2023-07-18更新 | 11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十月革命胜利时,列宁提出“计算和监督”是社会主义;1918年,他提出“大家都想过好日子”是社会主义,合理地分配粮食是“活生生的社会主义”;1922年,他又提出被人民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事物是社会主义。这体现了列宁(     
A.重视农业生产与粮食的供给B.关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
C.注重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建设D.不断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观
2023-07-18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2年,美、英、法、意、日在华盛顿签署《五国条约》,对五国海军主力舰的总吨位做出诸多限制,但从1930年开始,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动作不断,先后三次实施“海军军备补充计划”,扩建战列舰、航空母舰等军舰数十艘。据此可知(     
A.海军军备竞赛得到有效遏制B.日本独霸亚太的局面形成
C.绥靖政策助长日本侵略野心D.华盛顿体系具有不稳定性
2023-07-18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传统观点将一战的起因主要归咎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国主义。近年来,通过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国际视野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俄国、法国和英国同样是发动一战的主要责任者,战争的罪责应当由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共同承担。由此可以得出(     
A.两种观点只能有一种准确合理
B.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加可信
C.新观点缺乏对欧洲他国的观察
D.历史研究随着视野拓展而趋于全面
2022-07-0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30年1月5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题为《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建设办法》的命令,把伏尔加河中下游和北高加索地区的集体化期限缩短到1~2年,把乌克兰、西伯利亚、乌拉尔、中部黑土区和哈萨克斯坦的期限缩短到2~3年,其他非产粮区的期限缩短到3~4年,这一指令
A.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时机的成熟B.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C.契合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彰显了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先进性
2022-03-26更新 | 701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塘厦中学、第七高级中学、济川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变化”。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反外国资本家的罢工;1932年,萨尔瓦多很多地方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1934-1935年,巴西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总人数高达150万人。据此可知,拉美“新变化”
A.以争取实现民族独立为目标
B.开始走上探索本国现代化的道路
C.深受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D.致力于反抗美国殖民者的军事侵略
8 . 20世纪20年代,欧洲知识分子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当时出版的《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一书,也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上述认知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一战后欧洲优越感的丧失D.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