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1941年7月,苏、英两国签订《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1941、年8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在重庆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公路协定》。上述行动(     
A.消除了各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B.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刺激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野心D.奠定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
2023-07-21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巩固卷36战争与文化交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 . 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作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条件,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使大连成为某种形式的国际委员会管理下的自由港”,并同意苏联在二战结束以后使用中国东北的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据此可知,雅尔塔会议(     
A.推动了国际秩序的重建B.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精神
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23-06-28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巩固卷36战争与文化交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70年代前,西欧社会主义和俄国社会主义就其基本精神而言是彼此隔绝的,西欧社会主义要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工人阶级数量、质量上的足够准备为前提;俄国社会主义追求一个植根于村社传统的,不应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前提,避免资本主义的侵害来实现社会主义。两者的分歧在于(  )
A.无产阶级政党的引导B.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C.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D.东西欧文化思想的隔绝
2023-06-26更新 | 192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突破卷36战争与文化交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战伊始,泰戈尔写道:“我此刻站在您的面前——请帮我穿上铠甲!让艰难险阻成为烈火来锤炼我的生命。尽管我的心在痛苦中跳动——但它却在敲响胜利之鼓。”这一想法几乎是所有印度精英们的共识。他们渴望通过一战(     
A.构建国际新秩序B.转移国内矛盾
C.参与瓜分殖民地D.唤醒民族意识
2023-05-25更新 | 279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7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9年3月,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华夫脱党创始人扎格鲁勒,埃及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民族主义运动,学生示威游行,工人罢工,并引发了大规模的人民武装起义。起义的人民在一些城市和乡村建立了人民的革命政权——“人民委员会”和“苏维埃”,并没收地主和外国人的土地。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在埃及得到广泛传播B.十月革命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C.埃及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埃及共产党领导了1919年革命
2023-05-19更新 | 680次组卷 | 10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7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二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认为俄国目前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机关刊物《真理报》复刊后第一期上的文章也说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实行民主共和制”。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A.布尔什维克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B.临时政府对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妥协
C.社会矛盾变化影响革命目标确立D.革命形势的发展受到了一战制约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27年,作为印度尼西亚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苏加诺成立印尼民族党后,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原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印尼民族党。这一变化(     
A.表明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发生转移
B.推动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C.使武装起义成为印度尼西亚独立的主要手段
D.推迟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进程
2023-03-1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八单元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2年,列宁在答复外国记者提问时说到,“掌握在私人手中、大多数居民所从事的规模很小的生产,提供的利润最多”。他还曾明确指示,“要尽可能慎重,以免因不得当的干涉而妨碍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据此可知,列宁(     
A.肯定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利用市场体制促进农业发展
C.支持经济中出现的新气象D.主张把小农引向公有制轨道
2023-02-22更新 | 239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7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9 . 1919年1月,列宁在一封信中说:“经济工作者应当明白,在必需品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贸易自由无异于疯狂野蛮的投机,无异于富人战胜穷人。”由此可知,当时列宁(     
A.全面推行计划经济体制B.主张全面实施粮食税
C.支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强调维护农民的利益
2023-02-13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7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在门罗主义指导下,美国掀起了美洲大陆扩张高潮。在拉美政策实践中,大多数拉美国家已感到“门罗主义是一种自私的政策”。美国单独的力量尚不足以把欧洲势力赶出美洲,反而伤害了拉美国家的情感,拉美各国对美国的不信任感增强,美国便于19世纪80年代接过拉美国家提出的“泛美主义”口号,以“泛美主义”挽回失信的“美洲体系原则”。这一变化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理论的一次突破,门罗主义的美洲体系融于泛美主义的泛美体系中更具迷惑性。

——摘编自(美)格雷厄姆·斯图尔特《拉丁美洲与美国》等

材料二   学术界历来对“泛美主义”的解释虽然众说纷纭,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把“泛美主义”与玻利瓦尔提倡的大陆团结思想混为一体,认为前者就是后者的初期阶段,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美国许多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都以这种观点来掩盖“泛美主义”的侵略本质,给其披上一层迷人的面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提倡的“泛美主义”和玻利瓦尔的大陆团结思想以及在此之前拉美国家为了实现这一思想而做出的实际努力根本就不音天渊。

——摘编自王晓德《十九世纪末美国提倡的“泛美主义”剖析》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泛美主义提出的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解释的主要因素。
2023-02-13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八单元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