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中国军队及装备损失严重,国民政府随即向苏美英法等大国寻求帮助,希望它们能提供各类武器装备,但只有苏联积极表态,许以用贷款方式向中国供应军事物资和人力支持。为确保安全,抗战初期包括运输军事物资和派遣所需人员在内的整个援华行动均是在代号“Z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并由“Z小组”主持与之相关的所有工作。19411944年期间,由于欧洲形势的日益紧张,特别是苏德战争的爆发,为全力对付西线,保证远东防线不受侵犯,苏联对华政策迅速发生逆转,停止了对华援助,并与日本法西斯划分在华势力范围,这限制了日本,但也给日本加速“南进”提供了条件。这种政策直接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紧张和倒退,间接地加速了美蒋联合的步伐,在客观上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摘编自易新涛《1941—1944年苏联对华政策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联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对华政策发生逆转带来的危害。
2024-03-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精英联赛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8年,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完成了《西方的没落》一书,他认为西方文化并不比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东方文化有任何优越地位。此书一问世便吸引了西方各界读者,斯宾格勒也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立刻跻身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列”。这表明(     
A.西方文明存在严重缺陷B.战争引发西方的文明反思
C.东方文明价值得到尊重D.欧洲放弃“西方中心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某学者对二战后初期苏联几种政治力量的相关论述。可见,该学者意在阐释(     

政治力量

特征

苏维埃政府

威望空前提高。

上层人士

战时和西方有一定交往,对西方有较全面认识。

复员士兵

常聚集在酒馆议论出国作战见闻,形成“小酒店民主”。

普通民众

希望和平稳定、提高生活水平。
A.斯大林体制是战胜法西斯的根本保证B.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初见成效
C.苏联已经初步具备了经济改革的条件D.和平发展成为国际形势主流
4 . 探究问题。

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谎言、恐怖、暴行、战争当道。

材料一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父亲是经营不善的犹太小工厂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诞生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二战前,爱因斯坦多次参与和平运动,纳粹于1933年查抄了他在柏林的住所,爱因斯坦从此常留美国普林斯顿。


材料二   战争结束了。德国领土又一次在大战后缩水。雅尔塔会议规定苏联获得战前波兰东部领土,波兰则从德国这里得到补偿。波德边界被西移到奥德—尼斯河一线。此外,苏联获得了柯尼斯堡。

整个德国曾经为保卫第三帝国而奋战。不少德国人直到最后一分钟仍然是希特勒的崇拜者。等他们醒过神来,眼前已经是一片片瓦砾。柏林、汉堡、科隆等大城市都被彻底摧毁。人们只好在地下室和废墟中栖身。全德国为法西斯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统计,自19399月二战爆发以来,德国共有五百五十万人死亡,两百万人以上伤残,一千五百万人流离失所。根据雅尔塔会议对德国占领的规定,194565日,苏美英法四国组建了盟国管制委员会。美国、英国和苏联各自占领了一片区域。从美国和英国的占领区中又划分出法占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义成著《不可不知的德国史》

(1)据材料一、举出纳粹统治使德国科学家外流的例证。
(2)据材料二、归纳纳粹统治给德国造成了哪些后果。(答出至少四点)
2023-12-2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交通运输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19375月﹣19405月在任)写给他妹妹艾达大量家信,内容多涉政治问题

材料一   他在1937926日的信中写道:“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该对德国说,‘请给我们以满意的保证,表明你们不会用武力对待奥地利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表明我们不会用武力阻止你们所需要的变更,只要你们以和平手段取得这些变更。’”

材料二   19393月纳粹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他在326日的信中写道;“我必须承认对俄国极度的不信任。我不相信它有任何能力去维持有效的攻势,我怀疑它的动机,在我看来,并且只想搞得人人不和。”

材料三   张伯伦逝世(1940119日)前数日,他在致其妹的一封信中写道:“就我个人的声誉来说,是如此一致地强调同一论点,即没有慕尼黑,帝国在1938年会被摧毁……我不认为相反的观点……有存在的可能。纵使对过去两年的真实内情没有什么进一步公布,我也不应该惧怕历史家的判定。”

——摘编自齐世荣《谈私人信函的史料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解读三则材料中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将私人信函作为史料进行历史研究的认识。
2023-10-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运动应是“曲折向前”的,而俄共(布)九大“直线前进”的决策却忽略了这一原则。现在只有同农民妥协,才能拯救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基于此认识,列宁(     
A.开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探索
B.推动苏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调整革命策略取得十月革命胜利
D.规划新的路径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22-23高二下·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华盛顿体系和远东太平洋秩序,但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在维护亚太秩序上很少有所作为。1931 年,日本精心制造“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美国在远东多年营造的“华盛顿体系”。事变发生后,虽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等人主张“华盛顿会议的新秩序决不容忍像日本对中国所犯下的野蛮侵略”,但总统胡佛却认为美国不应该单独冒险去“刺激老虎”,他指责史汀生“更像是斗士,而不是外交家”。随后,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美国虽然采取“不承认主义”,但在行动上却是竭力避战保和。

——摘编自刘建华《美国亚太政策的交替演变及其动因探析》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亚太政策以安全防务为重点。布什政府(1989—1993年)提出建立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泛太平洋经济联盟”,主张以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促进亚太经济合作。1991 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意识到仅靠一个国家,永远不能维护地区的稳定,因此美国充分利用与美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及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盟关系,并敦促盟国更多地承担防御责任和安全义务。苏东剧变使得美国自认为取得了全球性的胜利,因此自诩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有实力承担领导责任的国家,要建立符合美国“价值观念”的世界。

——摘编自李忠《美国亚太政策的新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亚太政策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什政府亚太政策的内容及其出台背景。
2023-06-13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高二年级(2021级)下学期6月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5 年,美国人科赫宣称研发出新的炼油工艺,大型石化企业立刻指责其侵犯专利。科赫随即前往苏联推销该技术,并承接了价值不菲的订单。“一五” 计划结束时,苏联的石化工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由此可知,苏联石化技术进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A.制定经济计划以发展国家资本B.重视对最新科学技术的投入
C.利用外国体制的缺陷争取权益D.秉持开放心态破解封锁局面
2023-03-23更新 | 23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二战期间,罗斯福认为:日本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失去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的资格,唯一真正的东方大国就是中国了……因而,如果要确保远东稳定的话,任何安排都得以中国为中心来进行。这一论断说明(     
A.中美同盟关系的确立B.反法西斯同盟名存实亡
C.中苏间关系已经破裂D.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2023-01-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40年,日本法西斯怀着“不要错过末班车”的趁火打劫的心情,以为天赐良机已到,正式决定南进。这里的“天赐良机”指(     
①英国受制于不列颠之战②法国沦陷,最终败降
③美国谋求欧洲集体安全④苏联在苏德战场初期的失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01-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