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出,苏维埃国家管理应由人民群众直接参与。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所通过的决议则强调,“俄国共产党既然掌握了政权……自然应当使自己数以万计的党员去管理国家”。这说明苏俄领导人(     
A.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B.支持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探索符合国情的民主道路D.反思苏联模式产生的弊端
2 . 1940年3月,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举行年会,时任主席真纳在会上强调:“从严格意义上说,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并不是宗教,而事实上是完全不同的社会秩序,认为印度教和穆斯林能永远在一个共同国家中发展那是梦想。”上述观点(     
A.迫使英国势力退出印度B.为印巴分治埋下了隐患
C.诱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表明民众对独立的追求
2023-08-2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作为应对政治经济危机的应急措施,虽然被广泛接受,但人们对于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列宁和布哈林等人把这个政策看成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多数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则是把它看成权宜之计,在普通党员干部中也存在着这种认识。这意味着新经济政策(     
A.措施脱离实际B.实施效果不佳
C.难以持久实行D.偏离政治方向
2023-08-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十四点和平计划》裁决欧洲的漫画。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的背景是(     
   
A.国际联盟成立B.美国宣布加入一战
C.华盛顿会议召开D.欧洲优势地位削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观察俄国(苏联)经济柱状图,据此可推知(       
A.苏联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B.农业集体化过程较为曲折
C.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存在D.经济危机对农业影响较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局势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当战斗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消息传至中国,北京政府马上宣布从停战之日起全国放假三天。当得知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带着他的新世界秩序的蓝图亲自参加战后会议时,北京学生聚集在美国公使馆门前高喊“威尔逊大总统万岁!”……六万人参加了北京胜利大游行,德国政府建造的克林德纪念碑(纪念义和团运动时期被杀的德国外交官)被拆毁,迁至一个公园,重新命名为“公理战胜坊”,即将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请求给予中国五个席位,因为“她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摘编自徐国琦《亚洲与一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分别对应的历史时期,并分别写出1条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在战后产生高度期望的原因。
2023-01-21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410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在莫斯科会晤,双方就 巴尔干半岛势力范围达成如下协议:

地区利益国利益比重
罗马尼亚苏联90%
其他国家10%
希腊英国(和美国一道)90%
苏联10%
南斯拉夫50%-50%
匈牙利50%-50%
保加利亚苏联75%
其他国家25%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463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演 说。此次演说内容主要包括: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对美国民主来说,拥有 最大的力量,也就是对未来负有令人敬畏的责任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 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铁幕的一边,苏联对百姓 的控制达到了压倒和违背一切民主原则的程度。在演说中,杜鲁门多次带头鼓掌喝彩。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1)根据材料一,提取有关势力范围划分的信息,并谈谈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丘吉尔演说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演说的影响。
2023-01-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17年6月,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法律规定:“凡故意制造企图干扰陆、海军军事行动的虚假报道或错误言论,以及企图在武装部队内部挑动不忠或妨碍征兵的,均将被处以高额罚款或监禁⋯⋯”由此可知,一战期间的美国(     
A.加强了对舆论控制B.形成了反战的浪潮
C.出现了大量的间谍D.妄图建立世界霸权
9 . 下图是关于某次国际会议的一幅图片,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前排从左至右分别是丘吉尔、杜鲁门和斯大林)
A.德国法西斯已经投降B.美英苏三国顺利召开了雅尔塔会议
C.标志联合国正式成立D.中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2-12-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些西方政客、学者完全否定一战时期中国的存在,对中国对一战的贡献置若罔闻。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宣称一战时“中国既没有花费一个先令,也没有一兵一卒”。但这些偏见无法否认中国对一战的贡献。从大战伊始,两度要求参战、“以工代兵”政策、对德奥宣战到巴黎和会上的据理力争,都是抹不去的事实。这一时期,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主动采取外交手段,首次表达了要求平等加入国际社会的愿望,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进步之举。

为寻求参战机会、列席和平会议、走向世界,“外交政策群体”绞尽脑汁,面对两度要求参战遭拒,中国提出了创造性战略“以工代兵”。华工出洋计划成为国际意识觉醒、国家认同寻求的新手段。总体来说,中国参战是理性的选择。虽事事不顺,但没有阻止住中国的步伐。“参加欧战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从消极到积极的一个重要的转变,北京政府的后期积极外交可说由此发端”,欧战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踏板,战后的和平会议被国人寄予厚望,对国家认同的寻求又一次如此强烈。

——摘编自刘桂海、唐延超《一战时期的中国:国家认同的寻求与国际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指出对中国对一战贡献的认识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2022-11-2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