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文明的碰撞与国际秩序的构建。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严格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只是在最近的五六百年间才逐渐形成。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1)对比上述世界地图,指出人类认识世界视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在“世界历史”形成的初期,世界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对以下历史叙述进行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①15世纪,最早开始殖民扩张的是葡萄牙和荷兰。
②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并开展罪恶的黑奴贸易。
③16-17世纪,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④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
(3)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中,文明之间的交往、碰撞始终存在,人类也从未放弃构建良好国际秩序的努力。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提纲。(填写字母)
(一)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
(2)战争全面爆发
(3)战争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二)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与危机
(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920年1月,成立
(3)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扩张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新秩序
(1)1931年,日本制造,发动侵华战争,拉开二战序幕
(2)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落下帷幕。
(3)战争后期,大国召开会议,确立了
(4)1945年成立联合国
A.国际联盟   B.九一八事变   C.雅尔塔体系   D.萨拉热窝事件
(4)在上述世界格局变迁中,请依据示例,再选取一例说明中国在其中的贡献。
【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贡献:中国通过“以工代战”的形式参加战争,支持协约国,投入人力物力,为协约国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
2024-03-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高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熄灭几十年了,但痛定思痛,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并没有停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0周年纪念活动上,各国元首表达了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维斯特普拉特半岛是一个标志,它见证了弱者抗击强者的历程,见证了爱国主义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1939年波兰军队抵抗纳粹侵略者的同时,苏联军队也入侵了波兰东部。”“我们要牢记谁发动了战争,谁是罪人,谁是刽子手,谁是受害者。”

——波兰总统讲话

材料二   “今天我们向烈士致敬,并分析研究历史问题,希望1939年的悲剧不要重演,第二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我们2700万同胞的生命,每个俄罗斯家庭都有损失和痛苦。我们为战争的实力和祖父辈们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而骄傲,很不幸的是,众多错误决定导致了历史悲剧,我们应该了解悲剧为何而发生,但是了解之后我们还是应该向前看。”

——俄罗斯总统普京讲话

材料三   “9月1日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遇难的日子,德国纳粹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应当牢记纳粹给欧洲人民和德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

——德国总理默克尔讲话

(1)材料二中提到“众多错误决定导致了历史悲剧”,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错误决定”的例子。
(2)在对待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共同点,又有何不同看法?
(3)结合材料三,德波两个昔日敌国能够共同出席纪念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5年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中明确提出:“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这体现了(     
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荡然无存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崩溃
C.人类呼唤和平并要求共同发展D.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形成
4 . 1937年3月31日,《中央日报》在报道苏联1936年五年计划建设成绩时说,“重工业、食品工业,生产均大有增加。棉花收获亦然。铁道建筑及运输事业,大见发展。一般工资,业已提高,雇用数额,亦见增多。”由此可见,当时(     
A.高度推崇苏联经济体制B.希望借鉴苏联发展经济
C.经济危机加速金融改革D.苏联农轻重业发展均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由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国家所有制和由国家机关组织实施的计划经济列为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这一做法(       
A.为经济改革创造了条件B.有利于苏联实现工业化
C.加剧了苏联体制的僵化D.体现了理论方面的创新
2023-03-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消费者倾向用信贷方式购买汽车、家具等消费品,分期付款的方式使消费者对商品更加狂热;同时,美国总统柯立芝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企业,而是一种信仰”、“政府不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这反映了(     
A.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B.市场和政策因素诱发经济危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广泛应用D.美国的民主制度面临严重危机
2023-01-20更新 | 473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若针对“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展开叙述应选下列哪两则材料?(填写字母)
A.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B.
《联合国宪章》

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


C.

D.
《德奥同盟条约》

彼此承诺决不让他们之间的纯粹防御性的协定发展对任何方面的侵略的倾向....


2023-01-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影片《大马戏团》上映,故事的女主人公原是美国杂耍舞蹈演员,因生下了带有黑人血统的小孩,在美国饱受排斥,后来通过到苏联巡回演出马戏的机会,发现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展示才华,还不会因为孩子的肤色遭受不平等的对待。由此可知,这部电影的公映(     
A.旨在凸显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引起了美国各政党对种族歧视的关注
C.展现了苏联领先世界的电影生产能力D.是对美国的文化冷战政策的有力回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十月革命成功至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基本统一了全国。苏俄为努力摆脱从外国进口物资的依赖,决定更多地开发利用西伯利亚的资源来巩固政权和发展社会经济。苏俄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白军和协约国武装干涉军就开始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和远东港口地区对新生政权进行武装干涉,试图推翻沿线的苏维埃政权。因此,要想利用西伯利亚的资源,只能考虑进行海路运输。1917—1932年,苏联开展了多项以国内运输为任务的考察试航。并于1923年进行了第一次北极冰情预报,1924年进行了喀拉海域的第一次冰情勘测。苏联在初期建设中所做的这些努力,为最初的北方海航道航运业务提供了最基础的支撑。到了1932年,苏联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北极科学研究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有关政策成果已初见成效,并最终在一个通航期内完成了航道全线的试航,开发西伯利亚资源并进行运输的主要目的基本实现。

——摘编自徐广淼《苏联北方海航道开发历史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北方航道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北方航道开发的历史意义。
10 . 经过众多国家的一致行动,《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武力使用或威胁,其中“大国一致原则”和“核均衡”是禁止使用武力条款赖以实施的“双支柱”。同时,联合国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如自决权、人权、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公正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联合国的这些举措(     
A.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B.颠覆了欧洲旧有的国际法规
C.体现出大国之间协调合作加强D.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