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晚期以来,人类在科技领域和经济领域展现了极大的创造力,然而在现实政治领域,人类智慧的发展却显得相对滞后。在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建立政治秩序、选择发展模式确定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处理国家关系和解决国际问题等方面,人类无法找到一种符合大多数社会阶层和大多数国家利益的解决方案。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这些不平衡或矛盾现象导致人类文明进程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了断层,使人类最终陷入了世界大战的泥淖。

一战爆发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一个多世纪,令人遗憾的是,战争心理和求战思维在国际社会中并未完全绝迹和根除。当发生某些国际纠纷和争端的时候,仍然经常可以听到诉诸武力的呼声和摆平对手的叫嚣。

——摘编自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8-2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每日镜报》与法西斯相关报道

材料一   《每日镜报》是英国发行时间最长的小报,内容上以社会新闻为主,具备偏向大众化的内容和受众定位,对德国法西斯的报道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对法西斯的认知。

材料二   有人选取二战初期《每日镜报》对法西斯的报道,进行抽样研究,整理出其报道框架如下

《每日镜报》对法西斯的报道框架   

报道框架报道内容(侧重)
“侵略—抵抗”框架凸显法西斯德国的对外侵略行径,强调英国政府或第三国政府对德国最新举动的表态,表明抵抗侵略、绝不屈服。此类框架多见于对法西斯德国政府的官方表态以及部分评论文章中
“压迫—反抗”框架法西斯德国政府对国内进行压迫,包括德国犹太人、工人、妇女、儿童等多个群体,例如,德国要求流亡在外的德国犹太人回国服务军事工业、要求母亲尽可能多生育来为政府提供更多劳动力,而这些呼吁均未得到积极的反馈
“分析—披露”框架大多报道德国法西斯领导人先前不幸的个人经历、自身扭曲的心理状况,甚至是经医院诊断的精神疾病
“宣传—回击”框架列举法西斯德国政府进行虚假宣传的言论,并逐一揭谎回击。在驳斥谎言时,引用英国政府、第三国政府的表态,列举与德国法西斯政府言论相悖的事实性证据,及德国内部反法西斯势力的广播

——摘编自王行广《〈每日镜报〉二战初期对法西斯报道的框架分析》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每日镜报》对法西斯的报道框架。
2023-07-21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1995年间全球性战争及战后新秩序表

时间寻求霸权的主要国家反对霸权的其他大国全球性战争全球性战争后的新秩序
1871—1920德国、土耳其、奥匈帝国英国、法国、俄国、美国一战
1914- -1918
《凡尔赛条约》创立国联,1920
1933—1945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法国、苏联、美国二战
1939一-1945
雅尔塔体系;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联合国,波茨坦,1945
1945—1995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中国、日本冷战
1945- 1991
苏联解体;世贸组织,1995

——摘编自【美】小查尔斯·凯格利《世界政治:趋势与变革》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重要历史阶段,对全球性战争后的新秩序构建予以说明。
2023-07-10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卡德纳斯改革前后的农村状况。由此可推知,卡德纳斯改革(     
村社控制的可耕地占比村社数量无地农民
1930年15%66.8万个247.9万人
1940年47.7%160.6万个191.26万人
A.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B.继承了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精神
C.造成农村社会生产力的破坏D.促进了资本主义庄园制经济的发展
2023-07-08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欧洲列强都在19世纪的弱势民族中寻找下手的对象,各种国际危机都因列强的妥协而被化解,外交手段以及复杂的利害关系,避免了由于一系列的国际危机而导致全面失控的局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列强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带有军事同盟色彩的两大集团的产生和对峙,使19世纪初期以来的国际关系的规则也随之改变。通过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内矛盾,越来越成为各国统治集团所信奉的“真理”,军事集团的形成使1905年后各种国际危机都主要依靠赤裸裸的战争威胁来解决。

——摘编自华少庠《卓越与迷惘:欧洲文化发展进程综述》

材料二   苏联对德国的扩张一直抱有最强烈的警惕性,19383月德奥合并时就向英法建议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却被英法冷淡地拒绝了。直到德国吞并捷克斯溶伐克的残余部分后,三国才开始了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谈判。此时英、法、苏三国都致力于保证波兰的安全,英国提议当欧洲发生侵略行动时,英、法、苏、波四国将立即讨论应当采取的步骤。苏联立刻接受了英国的建议,但这一提议却遭到作为受援国的波兰的坚决反对。

由于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恩怨,波兰人对于苏联的仇视更甚于德国。张伯伦遂发表了由英法单方面保证波兰安全的宣言,英国这一做法更加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随着19397月但泽危机的不断激化,共同面对德国压力的英、法、苏三国终于开始进入军事结盟的实质性谈判阶段。苏联对谈判极为重视,英国却并没有诚意,给代表团的指示是“在缔结政治协定前,应该极其缓慢地进行谈判”。法国本来非常希望与苏联结盟,但由于英国的态度也只好在谈判中虚与委蛇。在苏联看来,英法可以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却不愿意给波兰施加压力让苏军过境抵抗德国,这就是对谈判毫无诚意。二战爆发前20天,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努力失败了。

——摘编自苏肄海《战争的逻辑:从普鲁士崛起到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体安全机制无法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和二战前欧洲局势的异同。
2023-07-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43年,在各国商讨分区占领德国事宜时,美国提议奥地利应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加上德国南部,受美国占领。苏联对此坚决反对,认为德奥应划分为二,奥地利也应由几个大国分区占领。1944年10月丘吉尔和斯大林密谈,对巴尔干半岛有关国家按百分比进行了势力范围的划分,这就是所谓的“百分比协定”。由此可见(     
A.雅尔塔体系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B.雅尔塔体系利于战后欧洲自主发展
C.苏、美、英自觉遵循“大国一致”原则D.划分势力范围利于巴尔干半岛稳定
2023-07-05更新 | 33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20世纪40年代苏联与西方主要飞机性能对标表,表中信息集中反映了苏联(     

螺旋桨式战斗机

机型

全长(米)

最大起飞重量(吨)

最大功率(千瓦)

最高飞行速度(千米/小时)

作战航程(公里)

拉—7(苏联)

8.67

3.24

1850

677

660

BF109(德国)

9.07

4.4

1850

710

700

“喷火”(英国)

9.54

3.6

1650

660

765

P40(美国)

9.66

4

1150

580

1100

A.航空工业落后于西方国家B.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善
C.工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D.新经济政策的优越性
2023-07-03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二战前后,国际贸易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七八月间,英国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纽芬兰、印度缔结了号称“帝国特惠制”的共同保护关税协定,规定:英国对从自治领和殖民地输入的商品给予免税或减税优待,对大约80%的进口商品免税;英国限制本国从帝国以外国家和地区输入农产品;英国工业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享有优惠待遇;提高对英国以外国家进口货物的关税率。1929~1938年,英国自治领和殖民地在英国出口中的比重由44.4%上升为49.9%;英帝国提供英国的进口物资,由1930年的29%增加到1936年的40%。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打算建立一个国际贸易组织,但因为遭到西欧国家强烈反对而未能实现。于是,美国退而建议签订一项多边的关税和贸易协定。1947年10月30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生效。该协定按照美国提倡的“门户开放”原则,宣称要“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的生产与交换”“降低关税”“消除国际商业上的差别待遇”等。由于西欧国家的抵制,该协定仍保留了某些关于特惠制和关税同盟的条款,并且允许发展中国家采取保护本国工业的必要措施。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主导建立“帝国特惠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主导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目的,并简析其影响。
2023-06-25更新 | 211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
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
2023-06-14更新 | 4573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

——《解放日报社论》(1945813日)

材料二   1945810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日本战败之际,杜鲁门认为,“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8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
2023-06-09更新 | 6182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