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19年《凡尔赛和约》在巴黎签订。法国元帅福煦听到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最终一语成谶,他的预言成为了证明凡尔赛和约“对德惩罚过重,埋下复仇种子”最常用的史料。然巴黎和会前法国总理嫌福煦态度强硬,不利和谈协商,明确拒绝福煦参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评价福照是“记仇、盲目法国人的化身”。1923年,福照还积极支持和策划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这样个性的人,会觉得严惩德国是个错误吗?有学者研究得出,福煦恰恰认为对德国的处罚过轻,而这个结论却与此前结论完全相悖。这说明(     
A.历史研究本无定论,治史艰难,“成一家之言”是历史学者的价值追求
B.史学研究重在推陈出新,历史学家需紧跟时势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
C.定势思维影响历史解释,“重推导、弱灌输”有助于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D.认识人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应当搜集和运用新材料去否定旧有结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产生了大量的诗歌。英国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1893——1918)的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做了犀利地描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节选)他们蹒跚而行,眼里充满了血丝。所有的人都一瘸一拐,所有的人都瞎了;他们筋疲力尽;甚至对身后轻轻落下的毒气弹的呼啸声也充耳不闻。毒气!毒气!快,小伙子们——慌乱中摸索着,刚刚来得及戴上笨重的钢盔;但还有人在喊,在跌跌撞撞地行走挣扎着,像是置身于火里或石灰里。透过泪水模糊的眼镜片和密集的绿光,宛如置身于绿色的海洋,我看见他在下沉。……他跌向我,摇摆着,窒息着,下沉着。我们把他扔在上面的马车后大步前行,……他垂下的脸,像一个罪恶的魔鬼;如果你能听到,一次震动,都使他腐烂的肺部汩汩流出血沫,如癌症般惹人生厌,像反刍恶心的食物一样痛苦,无辜的舌头上有无法治愈的痛。我的朋友,你不应该以巨大的热情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追求那些绝望的光荣,“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这是古老的谎言。注:威尔弗雷德·欧文在1915年入伍并在西线服役,1917年3月,他负伤并被送回家。1918年8月他宣称可以继续服役后,重新返回战场。11月7日,也就是休战前四天,当他试图穿越桑布尔运河时,死在了德国的机枪下。这首诗歌写于1917年,即欧文战死的前一年。

材料二

1914年

弗朗索瓦·斐迪南大公遇刺

1915年

德国潜水艇击沉英国“路西塔尼亚”号;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16年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1917年

德国重新实行无限制潜艇战;美国对德国宣战;布尔什维克革命。

1918年

《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英国妇女获得普选权。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0年

国际联盟第一次会议

1923年

“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宣布土耳其共和国建立

1928年

英、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

……

……

(1)《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是描写一战的经典作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研究一战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一战与       ”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完成填空,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5年5月,英国豪华客轮“卢西塔尼亚”号在爱尔兰近海遭到德国U型潜艇的鱼雷袭击并迅速沉没,超过一千名乘客和船员葬身大海,其中包括128名美国人。调查显示,这艘非军事船只被击沉的事件经《纽约时报》报道后,支持美国对同盟国阵营宣战的人明显增多。德国人则声称他们的做法是对英国海上封锁导致饥荒的报复,而且许多英国客轮被用于秘密运送军火。1982年,英国外交部表示:“历届英国政府一直坚称‘卢西塔尼亚’号上没有任何军火。”但也表达了对打捞沉船一事的忧虑。也有沉船的目击者们回忆说,在船被鱼雷击中后,他们听到了第二声更大的爆炸声,响声很可能来自被点燃的军火。2008年,一次潜水考察证实了船上存在超过400万发步枪子弹和数吨其他军需品——包括炮弹、火药、引信和火棉,它们“被装在非冷藏货舱中,却被可疑地标上了奶酪、黄油、牡蛎等字样”。

——摘编自[英]索尔戴维《胜利前的100天:一战的发生与获胜》

(1)根据材料,概括“卢西塔尼亚”号沉没前后英德海战的局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美国参加一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史料的出现对研究一战历史的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19375月﹣19405月在任)写给他妹妹艾达大量家信,内容多涉政治问题

材料一   他在1937926日的信中写道:“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该对德国说,‘请给我们以满意的保证,表明你们不会用武力对待奥地利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表明我们不会用武力阻止你们所需要的变更,只要你们以和平手段取得这些变更。’”

材料二   19393月纳粹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他在326日的信中写道;“我必须承认对俄国极度的不信任。我不相信它有任何能力去维持有效的攻势,我怀疑它的动机,在我看来,并且只想搞得人人不和。”

材料三   张伯伦逝世(1940119日)前数日,他在致其妹的一封信中写道:“就我个人的声誉来说,是如此一致地强调同一论点,即没有慕尼黑,帝国在1938年会被摧毁……我不认为相反的观点……有存在的可能。纵使对过去两年的真实内情没有什么进一步公布,我也不应该惧怕历史家的判定。”

——摘编自齐世荣《谈私人信函的史料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解读三则材料中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将私人信函作为史料进行历史研究的认识。
2023-10-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孤立主义的来龙去脉

孤立主义曾是美国长期推行的外交政策。对美国孤立主义政策来龙去脉及其历史影响的研究,是史学界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以下是三组同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相关的材料。

材料一

地图上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心目中的美国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国位于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乔治·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之争威尔逊从欧洲回来时……他把新创立的国联看成是战争的最佳遗产。但许多美国人担心,参加国联意味着美国将长期而漫无边际地卷入其他国家的事务之中。威尔逊则强调,如果不连续地卷入世界事务,美国将无法拯救世界。由来自马萨诸塞的参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奇领头的反对派则声称,国联将使美国丧失采取行动的自由。……191911月和19203月,参议院两次拒绝接受《凡尔赛和约》。

——【美】埃利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

材料三   美国有关军火交易的规范

国会批准时间核心内容
19358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任何地方(或美国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交战国使用的任何港口(或经中立国转运交战国),均属违法。

——美国《中立法案》

193911允许现购自运的武器及军火交易。

——美国《中立法案》修正案

19413授权总统售卖、转移、交换、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

——美国《租借法案》

(1)根据材料一,理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
(2)说明材料二中的史料对研究一战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有何价值。
(3)以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审视美国军火交易规范调整历程,并简要说明其调整原因。
2022-03-05更新 | 47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萨拉热窝事件后的大国外交

从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到奥匈对塞宣战期间,各大国展开频繁的穿梭外交。沙俄调解奥塞纠纷的同时,又感到再不能像波斯尼亚危机和巴尔干战争那样退让妥协了。于是对德奥态度强硬,表示对塞尔维亚不能坐视不救。法国则坚决支持俄国,其总统普恩加莱向沙皇保证履行法俄军事同盟的义务。法俄两国又都力促英国表明态度,站到自己一边。英国建议把奥塞争端提交一次国际会议讨论,敦促奥俄两国直接谈判;其外交大臣格雷通过各种途径给德国一种印象:在未来的德奥与法俄之间的战争中,英国将保持中立。直到729日,英国政府才向德国表明自己的真实立场:若法国卷入战争,英国不能袖手旁观。德皇这才知受骗,大骂英国是“卑鄙小气的恶棍”。此时又有新消息传到柏林,意大利不打算站在自己的盟国一边作战。730日凌晨,德国政府来了一个急转弯,劝告奥地利人接受英国政府提出的调停。但为时已晚,奥塞已经开战,欧洲战车已经启动。

奥塞之战引发欧洲战争。7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德国要求俄国停止总动员,遭到拒绝。81日,德国以此为借口向俄国宣战。83日,德国入侵比利时,取道进攻法国,同时对法宣战。4日,英国借口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而对德宣战。从1914628日斐迪南大公被杀的萨拉热窝事件,到84日英国对德宣战,这就是“七月危机”。

——摘编自曹胜强等著《二十世纪国际关系史论》

材料二


图1

图2

1:加拿大征兵海报,上面用法语写道:法裔加拿大人,参军吧!英格兰,我们自由的屏障,正在受到威胁。我们会让普鲁士军国主义统治这片保护我们的信仰、语言、社会制度和法律的土地吗?法兰西的心在流血!

2:一战英国征兵海报:帝国需要男人!在年轻雄狮(指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的帮助下,年长的雄狮(指英国)打败了敌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萨拉热窝事件后大国频繁外交却仍滑向大战深渊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材料二征兵海报的史料价值。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位外交官的日记

(以下内容节选自一位美国驻日大使的日记。)

1936226日上午10

第一部分

1.现在似可肯定,前首相斋藤海军大将、前内大臣牧野伯爵、侍从长铃木海军大将、教育总监渡边将军均已遇刺。据说大藏大臣高桥和警视总监亦受伤。

2.军人已在政府官署和皇宫周围的街区设下警戒线,无军部通行证者不得擅入。与各官署的电话联系亦已截断。证券交易所已关闭。

193778

中日两军在距北平不远的卢沟桥打起来了。谁是肇事者,还不清楚,不过纳尔逊·约翰逊说,从日本人常在中国驻防军附近举行演习这个事实来看,这种事件早就该发生了,不发生才怪哩。

1940101

同盟条约是927日在柏林签字的……

1941127

谣言四起,谓日本人正在计划,一旦与美国决裂,便出动全部力量,大举突袭珍珠港。我当然向我们政府报告了。

1941622

今天传来德苏开战的消息。此事早在意料之中,但这样突如其来,仍令人惊异,我原以为还要迟一点才爆发。

1941814

今天听到,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某地举行历史性的会议……

1941128

日本政府只能认为,继续谈判,亦不可能达成协议……一听到开成的消息已经证实,我便下令烧毁全部密码和机密信件。

——摘编自(美)约瑟夫·C·格鲁《使日十年》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局势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8-09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1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8 . 一些历史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夏尔·戴高乐

1890年11月22日,夏尔·戴高乐诞生于法国里尔市公主街9号一个世代笃信天主教的小贵族家庭。后来,考入圣西尔军事学院。

1916年3月25日,戴高乐指挥的步兵第三十三团第十连在杜澳蒙阵地几乎被敌人全歼。戴高乐.上尉被误传阵亡,追授一枚最高荣誉十字勋章,并在全军通令表彰。其实是伤后未死而被德军抓获。

1922年11月,入军事学院深造进修。毕业后,被派往美因茨的莱茵区法军司令部供职,发表处女作《敌人内部的倾轧》。

1929~1931年,调往贝鲁特,在驻中东法国部队中供职,负责伊拉克、伊朗和埃及事务。

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戴高乐晋升为临时性准将。

1940年6月5日,戴高乐在改组后的雷诺政府中任国防和陆军部副部长。10月27日,戴高乐在伦敦成立“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

1944年8月26日,法国临时政府成立。9月9日,临时政府改组,戴高乐任总理兼国防部长。

1947年4月14日,戴高乐宣布成立“法兰西人民联盟”。

1958年6月1日,法国国民议会授权戴高乐组阁,并委托其制定新宪法。9月28日,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戴高乐首任总统。

1964年1月27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5年12月19日,重新当选法国总统。

1969年4月28日,戴高乐将军宣布引退,停止执行第五共和国总统职务。

——摘编自郝志凯《戴高乐年鉴》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近现代法国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4-23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山东卷)
2024高三下·河北·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为某校一位学生在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的主题活动时搜集的部分材料。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内容出处
(日本)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日本裕仁天皇《终战诏书》
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会完全被摧毁。尼米兹海军上将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法)亨利·米歇尔著,卢佩文等译《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来到波茨坦的时候曾携带一份号召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的草案,这个草案我想同丘吉尔讨论一下。这将成为美国、英国和中国的政府首脑们的联合公告。……丘吉尔和我一样渴望俄国参加对日作战(美)哈里·杜鲁门著,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
A.①揭示了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的主要原因,可直接作为历史依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可信度高于二手史料
C.②是带有欧洲中心论的西方学者观点,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运用①②③多重证据互证,可以多角度考证日本投降的相关原因
2024-05-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如图是一张反映1923年德国街头的照片,照片中卖报的小贩用洗衣篮子装收到的纸币。该照片可作为史料用于论证(     

A.一战后德国民众的生活恶化B.工业化拉大了德国贫富差距
C.大萧条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D.大众传媒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2024-04-18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