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谁挑起了一战?

百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问题始终是学界关注焦点之一。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已不局限于纯粹的历史学范畴,国际关系学学者、社会学学者也都从各自学科视角出发,提出不同观点。

参战国政府报告及官方文献的战责认定191483日至4日正是大战爆发之际,德国、英国先后以白皮书和蓝皮书的形式公布了外交文件,以证明己方参战纯属无奈而自卫之举。此后短短数月间,俄国橙皮书、塞尔维亚蓝皮书、法国黄皮书、奥匈帝国红皮书相继出版。
1922年—1927年,德国外交署组织学者编纂了《1871年—1914年欧洲各国内阁的重大决策》目的是回应巴黎和会的战责指控,抗议《凡尔赛条约》对德条款,证明真正的战争罪魁是协约国。
学者及政客对战责问题的认识德国是最早受到战责指控的国家。1916年,德国驻英大使林克瑙斯基亲王卡尔·马克斯私人印刷了《19121914年我出使伦敦》,最早将责任矛头指向德国人。罪责皆有说最早由法国学者提出。1927年,勒努万正式提出,每个参战国都对战争负责,所不同仅在于程度轻重,故不应把全部罪责推给一个国家。
2013年,英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克拉克出版《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克拉克连发数问:罪责应由谁来负担?他认为,人们在分析战责问题时总是倾向于寻找批判对象,主观地认定一方是正确的,另一方是错误的,将决策者的举动看作是蓄谋已久,故而产生了“阴谋论式的叙述”。他认为,“一战”是各国政治文化交织的产物,是一场多极化的事件,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相互影响。

——商编自卢晓娜《世纪之殇:百年来欧美国家关于“一战”战责问题研究述论》

(1)上述材料对一战罪责的认定有何史料价值?
(2)围绕“谁挑起了一战”这一问题谈一谈你的认识。
2024-05-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史料

亚历山大……正式任命近卫军①官朴塞斯塔斯为波斯督办②。……他当上波斯督办之后,立即换上米底亚③服装(其他马其顿人可不喜欢这样)和学习波斯话。在其他许多方面,也仿效波斯人的作风。对他在这方面的表现,亚历山大都是赞赏的。

——【古希腊】阿里安著,李活译《亚历山大远征记》

说明意大利庞贝城的罗马镶嵌画《伊苏之战》(部分),画中人物为身穿波斯服饰的亚历山大。伊苏之战是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马其顿军与波斯军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战。①近卫军:由亚历山大的好友组成的一支军队,其中大多数是马其顿贵族。
②督办:总督。亚历山大基本继承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度,古代波斯人最初的所在地成为亚历山大帝国治下的一个行省。
③米底亚:希腊人常用米底亚代指波斯。

(1)指出两则史料的类型,并根据史料的内容进行互证,得出相关结论。

自先秦时起,中国文化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朝鲜,对朝鲜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周、汉时期,中国的文字、典籍和礼仪已经传到朝鲜半岛;至隋唐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极力吸收中国文化,除了儒学之外,在佛教、官吏制度、服饰、地名、姓氏等方面无不模仿中国;在高丽时大兴佛教,到末期从元朝引进宋代理学,孔子、朱子后裔的学说一并传入朝鲜。

——摘编自廉松心《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

中世纪期间,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珍视。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但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到17世纪,瓷器已成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朝鲜与中国交往的特点。

18世纪,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

——摘编自刘强《18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制瓷业的衰落:一个全球的视角》

(3)根据材料,概述16-18世纪中外瓷器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1942年,一些国家开始思考和计划如何构建一个新的战后世界,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310月,《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于莫斯科发表。其中规定:“一、四国(美、英、中、苏)对轴心国继续敌对行动,直至他们无条件投降;二、四国同意采取措施,保证由战争迅速有序地过渡到和平,并建立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三、四国承认有必要根据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四、四国在普遍安全制度建立以前,将彼此磋商,代表国际社会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五、四国约定在战争终止后,将不在其他国家领土内使用军事力量,并对战后军备管制达成一实际可行的普遍协议等。”

——摘编自《联合国50周年年鉴特刊》等

(4)结合材料和所学,对《四国普遍安全宣言》进行评析。
2024-04-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学界关于一战的著述繁多,但中国的地位和角色总是被忽略。本书根据翔实可靠的史料,披露了一段意义深远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劳工参与一战的历史。一战期间,14万华工因缘际会地成为中国派往世界的“使者”,来到法国参战。华工们吃苦耐劳,心灵手巧,是挖战壕、修铁路的专家,甚至搏杀于前线,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们是中国国际化进程中平民参与的代表,为中国参战和加入巴黎和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华工们参与一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举,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动地之事。


   

——徐国琦著,潘星译《一战中的华工》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3-10-13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整个苏联时代的最高粮食年产量都未超过沙俄时期,斯大林上台后大力推进农业集体化运动,如图是《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
A.是—份精心伪造的虚假史料B.真实表现了集体农庄场景
C.可用于研究农业集体化运动D.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021-11-25更新 | 47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

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 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1-07-08更新 | 370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历史试题(世界近现代主观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并未感到日本的威胁。美国向日本提供战略物资,扩大对日贸易。美国的军火商为发战争财,支持日本侵华行为。九一八事变后美国总统胡佛曾表示,“应该发好地考虑日本的处境”。而英国首相张伯伦则说,“我的同情完全在日本方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所谓“道义封锁”对日本基本起不到作用。日本的重要战略物资铁砂、铅、锡、锰等几乎完全依靠从英、美、荷进口。1937年美国向日本出售价值248.4万美元的飞机,1938年为1745.4万美元。1932年美国对华出口是5600万美元,对日出口是13500万美元。1940年,美国对华出口是7800万美元,而对日出口却达22700万美元。美国的远东政策宁愿违背自己的“原则”和“理想”,也要怂恿日本与苏联和中国为敌。美国的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外交政策很快就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炮火硝烟中灰飞烟灭。

——摘编自王屏《日本的侵华野心与美英对日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参战前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北太平洋地区,16世纪至17世纪初,西班牙人陆续发现西太平洋的一些岛屿,初步探索了日本群岛海岸,并以墨西哥为基点向北推进,先后勘测并占领下加利福尼亚、上加利福尼亚、俄勒冈,最远到达了夏洛特皇后群岛。1768-1779年,英国的库克船长为寻找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正是北太平洋海岸本身的商业潜力被发掘,赋予了太平洋新的时代意义,让它在单一的海洋通道作用之外获得了更多的开发价值;北美经济的市场化发展、毛皮开发带来的跨大陆开拓,特别是美国兴起后的市场扩张和贸易拓展需求,为北太平洋商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美国主导下的北美崛起,北太平洋的商业开发和贸易网络化是不可能在19世纪上半叶完成的,而南太平洋地区的商业化进程以及泛太平洋的全球化进程亦将大幅延后。

——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材料二 1936年,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北海航线管理总局章程》,规定了北海航线管理总局的任务:发展远北地区生产力,开发自然资源,提高远北地区居民经济和文化水平,引导当地居民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在北极地区开展大规模、系统性科学研究工作,不同专业学者、无线电报务员和工程师等利用各种运输船只、大型线性破冰船、冰情侦察机进行科考工作。1954年,为加快北方社会经济开发,苏联成立北方问题跨部门委员会,负责寻找有效利用北方地区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开发。

——摘编自叶艳华《苏联时期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开发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太平洋航线开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开发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的主要特征。
2023-11-1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40年代有观点认为:“剥削印度、缅甸和爪哇的资源,从这些地区拿走所有财富,但从未把教育、体面的生活标准、最低限度的健康需求等东西带给他们——做这些就是储存将带来战争的那种不幸,就是在任何和平体制开始生效之前就否定了其价值。”该观点意在(     
A.批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亚洲的伤害B.反对欧洲列强恢复其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C.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亚洲贫困D.鼓励被压迫的亚洲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
2023-12-02更新 | 2215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0年,法国元帅福煦曾说:“飞机只是玩具,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之后开始尝试空中照相。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使空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情况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飞机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
2023-06-09更新 | 5023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民族主义蔓延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各民族自己开创命运的自由主义精神在时代上被定格为最普遍的价值,且是不可倒退的。该学者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B.激发了各国的民族意识
C.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D.改变了各洲的力量对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