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美国《硫磺岛升旗》   图2:苏联《胜利旗帜插到帝国国会大厦》

二战即将结束之际,苏联人注意到了那张美国人所拍摄的著名照片《硫磺岛升旗》在国际社会所引发的广泛关注,于是苏联高层命令摄影记者哈尔捷伊飞往柏林,去拍摄一张类似的照片,以象征苏联对德国的胜利。

哈尔捷伊来到了被攻克的帝国大厦,找来3名军人合作拍摄,并拍出了这张名为《胜利旗帜插到帝国国会大厦》的照片。但是当报社主任帕尔吉诺夫拿到照片后,却发现照片中的士兵双手手腕各带着一块手表。为避免产生苏联士兵抢劫手表的误解,报社选择将照片中士兵一只手腕上的手表抹去,然后才在苏联各大媒体上登出。随即该照引起了全球性轰动,成为苏联征服纳粹德国的最有象征意义的经典历史镜头。

——摘编自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拍摄并修改这张照片的原因,并据此指出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
(2)简要评述照片的史料价值。
2023-02-0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1月16日,德意志帝国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向德国驻墨西哥大使发送“建议与墨西哥联盟结成对抗美国的军事联盟”的加密电报,被英国情报机关提前截获并公之于众,引起了美国愤怒。同年,美国切断了与德国的所有外交关系,并向德国宣战。下面是有关“齐默尔曼电报”的两则史料。

   

史料一“齐默尔曼电报”加密原文

史料二《齐默尔曼电报》

(美国作家塔奇曼的早期作品)

——改编自《齐默尔曼电报事件》

材料二   我曾在2月3日告知各位:德意志帝国政府已于2月1日宣布,德军潜艇将不受一切国

际法律和人道主义束缚,一切试图靠近英国、爱尔兰、西欧和地中海的德国敌对国港口的船只,德军会一律击沉。这是无差别攻击,这是对全人类的宣战。……我们的目标不是复仇,亦非以胜利证明我国的强大力量,而是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反对独裁、专制国家……在世界和平遭到破坏,各民族的自由受到威胁的大背景下,我们既不能、也不该继续保持中立,只要这些被统治集团操控、而不是人民主权的专制政府依旧存在,世界和平与自由就永无安宁之日。在这一情况下,我们放弃了中立。

——改编自1917年4月2日,《威尔逊总统对德国宣战演讲》


(1)分别阐述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价值。若研究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为例,就“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展开论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7-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是部分史料有关俄国革命的论述。这表明俄国(     
史料一1902年成立了“五金制品销售公司”,由它联合的30个大工厂控制了全国冶金产品销售 的70%~80%……到1905年以前,各种垄断组织达30个以上
史料二1916年最后三个月共发生罢工328次,参加人数达26.8万;1917年1月,就有罢工400 次,参加人数计27万。彼得堡、莫斯科、巴库等地都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
史料三俄国在与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战争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争过程中 征召的人员多达1500多万,前线作战连连失利,伤亡惨重
A.城市包围农村道路逐渐形成B.国内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失去人心D.无产阶级政党影响增强
2023-07-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三场战争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清末民初发生的三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材料一   战争对谭嗣同来说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灾难,更是他个人思想的转折点。他因此对西方文化认识完全改观。……他也不再认为圣人之道是中国独有并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而是承认了西方的伦常也反映了圣人之道。……而1896年成书的《仁学》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谭嗣同强烈的批判思想和抗议精神。

——李玥《从保守到激进——论XX战争后谭嗣同政治思想的转变》

材料二   当初次之失败也(指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三   根据江西的一则新闻报道,“近日发生一种谣言,谓吾国受欧洲奥塞战争之影响,银行团业已停止借款,前借之款亦在索还,吾国金融将来必有恐慌,九江国民银行归于倒闭云云。此种谣言一起,人民不知所措。日昨竟有数十人各持钞票,向九江民国银行纷纷兑换,道路为塞”。

——《欧战影响于各省》,《申报》1914816

材料四   据史料记载,19121919年,全国共设厂472个,资本额高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几年时间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就超过过去的50倍。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18951919年,全国共有纱厂18家,平均每年设厂1.1家。19141918年间,共设厂50家,平均每年5.5家,设厂数量为过去十几年的2.8倍。面粉厂由1911年的2家增加到1915年的46家。

——高思超《有关中国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分析》

材料五

1915.1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1917中国向德、奥宣战,并派十几万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
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9.5.4五四运动,由北京开始,迅速向全国发展,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15.10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1919.5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以上材料中的历史事件主要与哪三场战争有关联?
(2)根据后三段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三场战争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2-04-16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谁挑起了一战:协约国?同盟国?

一、问题缘起

《凡尔赛和约》第231条将德国及其盟国认定为一战的唯一责任方,引发了学界对一战战争责任的讨论。

二、几种观点最初,学界一般认为背负战责的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英国、俄国。

20世纪2050年代,“罪责皆有说”及“无责任主体论”相继产生,前者认为罪责应由各参战大国共同承担,后者认为参战国高层并无一人意图发动战争。

20世纪60年代,以费舍尔为代表的左翼学者重捉提“罪在德国论”,他将两次世界大战联系到一起,认为它们都是德国为夺取世界霸权发动的侵略战争。

中国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同盟体系的建立加剧了两大对立集团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国际关系的全面恶化和战争的爆发。

三、部分史料

史料1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史料2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553.9亿
法国296235
德国101307
比利时11500
葡萄牙8968
荷兰83741
意大利4139

史料3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摘自【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史料4   德皇威廉二世曾这样阐述其“世界政策”:“德国要推行的世界政策将为商船船队和海军的发展所支持,德国的未来是在海上的,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

——摘编自袁明著《国际关系史》


(1)选取史料,对应说明下表中的观点。
观点史料说明
“四国罪责说"
“罪责皆有论”
“罪在德国论”
(2)就“谁挑起了一战”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立论正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
2021-12-16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完美的设想

1945年12月,9个曾参与对日作战的国家代表(稍后加入了印度、菲律宾两国)就国际军事法庭的一些原则达成一致:不以抽象团体加以控罪、而是追究其领导人的责任,将主要责任人的消极不作为的默许或纵容一并纳入定罪和量刑的考察范围,这是对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原则的具体化,这是战犯审判史上的重大突破。战争结束前的日本要害机关曾对档案文献集中销毁,及大部分调查人员不通日语削弱了指控的力度,大部分检察官对战时日本国家机器的运行模式,尤其是陆海军省、部与内阁乃至与天皇的复杂关系不甚明了,加之日本与英美不同法系的诉讼程序和多种语言的转译,日方抗辩持续将近14个月,直至1948年4月审理阶段基本结束。1946年至1948年,历时26个月的东京审判结束了,在这期间,国际形势发生着重大变化。对美国来说,“有价值的合作者远远超过‘指控其战争罪犯’所产生的价值更大”,因此有人称东京审判为“完美的设想,不完美的现实”。

——余先予、何勤华、蔡东丽《东京审判:正义与邪恶之法律较量》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的意义和不足。
2024-02-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8年,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完成了《西方的没落》一书,他认为西方文化并不比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东方文化有任何优越地位。此书一问世便吸引了西方各界读者,斯宾格勒也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立刻跻身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列”。这表明(     
A.西方文明存在严重缺陷B.战争引发西方的文明反思
C.东方文明价值得到尊重D.欧洲放弃“西方中心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犹太人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从战败国得到持续性赔偿的战争受害者群体,这得益于二战后德国政府和企业对犹太人受害者及其遗属赔偿覆盖的不断扩大和完善。1952年,联邦德国和以色列签订《卢森堡条约》,联邦德国以犹太移民安置费用的名义向作为犹太人民合法代表的以色列政府支付价值30亿马克的赔偿。德国对以色列的赔偿超越了“战胜国以武力强加给战败国的义务”传统模式,开创了一种“战败国自愿赔偿战争受害者”的全新战争赔偿模式。这一赔偿不仅缓解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的财政困难,推动了以色列经济的现代化,而且开创了德国与以色列之间独一无二的“历史责任驱动型”国家关系。对犹太人来说,这是他们两千多年的流浪岁月里首次从迫害者那里得到赔偿。对德国来说,《卢森堡条约》是“西德进入民主国家价值共同体的门票”,恢复了德国的政治声誉和道德信用。1956年联邦德国通过立法正式将“纳粹受害者”这一庞大的群体列入二战赔偿的对象。截至2020年所有二战期间在欧洲“犹太区”生活3个月以上,或在德国占领区和纳粹仆从国以难民状态生活4个月以上的犹太人及其子女,均可以向德国政府申请赔偿。21世纪初包括东欧强制劳工、强制绝育者、战争孤儿等“边缘受害者”群体成为德国二战赔偿的焦点对象。

材料二   经历与犹太人半个多世纪的赔偿拉锯战之后,德国政府和学者逐渐意识到赔偿不可能完全消除战争创伤,不再执着于寻求犹太人的宽恕。2018年3月,德国政府向联邦议院报告纳粹受害者赔偿支出时承认了这一点:“联邦政府为受到纳粹主义不公正待遇的不同群体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文本和法外规定。所有参与立法和执行赔偿法的人都始终意识到,字面意义上的完全‘赔偿'是不可能的。纳粹暴政的幸存受害者所遭受的痛苦无法用金钱或其他利益来抵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文沛《二战后德国对犹太人赔偿的路径调整与效果评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对犹太人赔偿对象不断扩大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德国扩大赔偿对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对犹太人大范围赔偿的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
9 . 下图反映了1870—2010年美英两国市场上相同数量的本国货币所值黄金的相对数量(纵轴数值越小,购买单位商品所需的黄金数量越少,黄金价值高,也意味着本国货币价值低)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注:灰色部分代表经济危机或萧条期(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  Great staglation滞胀Current economic crisis经济危机)
A.政府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B.经济萧条时本国货币具有更高价值
C.二战后货币汇率变动促进经济复苏D.滞胀危机时期居民的生活成本下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二战结束后,东欧和西欧都想构建一种为本阵营国家所共有的身份认同,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在西欧,个人记忆和逐渐建立起来的官方记忆都倾向积极向上和容易被接受的东西,比如军民齐心完成敦刻尔克大撤退等广为流传,而空袭等惨剧则被选择性“遗忘”。这从侧面反映出,二战结束后(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价值被忽视B.大国对抗方式发生新变化
C.欧洲民众淡化了对于世界和平的追求D.国际关系新秩序逐渐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