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爆发时,布尔什维克党大多数领导人不在彼得格勒。列宁回国后,设想通过苏维埃“和平地”把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1917年3月,临时政府发行的纸币超过了战前两年零8个月的总和,造成物价飞涨,大批工厂停产、工人失业。国际劳动节当天,彼得格勒劳动人民走上街头,高呼“打倒战争”,但临时政府对同盟国声明,保证“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6月中旬,俄军节节败退,士兵厌战情绪日甚。列宁告诫人们:不推翻资本的权力,就不能跳出帝国主义战争。“七月事件”后,列宁提出了新的革命策略和方针,得到民众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从2.3万增加到24万,约600万士兵表示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历史的新时期从此开始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旧的统治格局,战后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突破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的限制,缅甸、马来亚的民族独立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47年,英国先后承认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独立。1957年加纳成为战后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助产婆。在苏联红军和苏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东欧各国的共产党顺利地取得了领导地位,并按照苏联模式,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人民在战后不久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一摘编自汤重南、谢闻歌、段启增《战争与近现代社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十月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旧的统治格局”的表现。
(3)根据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关于战争与革命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又一次陷入了没有秩序的黑暗之中,面对满目疮痍的城市、无数被屠戮的生命,各国开始了深刻反思。19449月至10月,中、英、苏、美四大国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举行会议,就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目标达成了一致。1945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英国、美国、苏联的领袖表示:“我们已经决定,与我们的同盟国一起尽早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来维护和平与安全……”1945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摘编自《联合国成立》

材料二   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变了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是国际社会正义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历史性转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己任,坚决反对在国际事务中动辄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坚决反对制裁施压和“长臂管辖”,倡导以和平方式化解国际争端,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同各国携手开辟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光明前景,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机遇。

——摘编自《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了国家工业化的总体方针,指出要把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发展重工业上。此时,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但同时也出了现许多负面的社会问题,如赌博、贪污腐化等消极的现象。1926年,英国政府拒绝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并进行反苏联的运动。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苏联需要快速发展经济以求国家生存。1927年年底,苏联突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采购问题,到19281月,城市和军队的食品供给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国家的粮食出口。1929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对此,斯大林认为,要想巩固苏维埃政权,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就必须快速实现经济上的独立。

——摘编自陈梦雅《斯大林时期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评价与启示》

材料二   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9年的全部工业投资比1928年增加了39.1%,但主要用于重工业,重工业占全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81%,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轻工业投资比重最高不超过7%。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早期的许多重要的工业和工程都是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建立的,如:德国人建立了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美国福特公司建立了第一个汽车厂,但到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的工业化开始走向封闭,不仅废除了与西方公司的特许条约,最后一批外国专家也于1934年离开了苏联。

——摘编自杨敏敏《前苏联工业化(19261938)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2023-08-3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工业战,毒气、机关枪、带刺铁丝网、铲子、罐装食品、制服和靴子等都从欧洲的工厂流出,有助于形成战争独特的风格。工业化使政府在这次冲突中能够大规模地调动士兵,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弹药和其他必需品。1915年开始,协约国和同盟国政府逐渐使用权力去征用必需品。英国和法国政府达成共识:要维持民众士气,就必须满足普通民众的基本需要。两国政府都经常干涉经济以确保工人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粮食库存的公平分配。因此战争期间法国和英国雇佣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

——摘编自布赖恩·莱瓦克《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

材料二   尽管威尔逊总统竭力避免英法继续与德国为敌。但显然他是高估自己的影响力了。《凡尔赛条约》的赔偿条款极其苛刻,战败国只能吞下满腹苦涩……日本获准接管德国自1914年起占领的中国领土,这也导致属于“特殊利益国家”的中国拒绝接受和谈结果。巴黎和会由于只满足了少数与会者的利益,因而遗留下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摘编自韦斯特威尔《一战战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法社会转型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条约》对后世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3-05-03更新 | 537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第六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导致现代生产力的阻滞,延缓了现代化推进的势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又两种不用的现代经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的“新因素”。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费经验。
2023-01-10更新 | 3910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1112日,苏联代表团访问德国。希特勒发表讲演,从英国即将陷落讲到英国非洲军团即将覆灭。希特勒要求苏联考虑结成苏德轴心,强调美国将严重威胁其他国家的自由。两周后,苏联回复德国,除了接受希特勒的建议之外,还强调:德国必须从芬兰撤军;苏联和保加利.亚间必须达成一项互相支援的协议;靠近波斯湾的地区必须划作苏联的势力范围;日本必须对库页岛北部煤和石油的开采权做出让步。德国对此没做出任何答复。同年1218日,希特勒下达第21号命令:即使对英战争还未结束,德国武装部队也必须做好准备,以便速战速决击溃苏联1941622日凌晨,德军从纵贯1500公里的战线上发起突然袭击时,大量苏联指战员仍处在睡梦中。

——摘编自《二战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和苏联的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德国和苏联的上述策略。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亚洲,列宁当时就给予高度评价,把这场革命风暴称为“亚洲的觉醒”。以菲律宾独立战争、印度自主自产运动和伊朗立宪运动、中国辛亥革命两种不同核心特征的革命为代表,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期。当时,资产阶级上层自由派地主的相当大部分还没有从改良主义道路上完全转过来,力量受到极大的牵制,甚至有些国家如土耳其还没有真正的工业资产阶级。加之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普遍不愿满足群众提出的改善自己社会经济地位的要求,认为群众支持可有可无,甚至对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抱有幻想。20世纪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还没达到总爆发的程度,当世界还是帝国主义一统天下时,革命要获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林承节《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指导思想
第一阶段
(1918~1928)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918~1923)
朝鲜三一起义(1919年3月)
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中国五四运动(1919年5月)
阿富汗反英独立战争(1919年)
伊拉克人民反英起义(1920年)
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荷起义(1926~1927)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型民族主义;
以凯末尔为代表的世俗改革型民族主义;
以甘地为代表的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
以苏加诺为代表的综合型民族主义
第二阶段
(1929~1939)
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1931)
中国、朝鲜抗日民族运动
印尼“七省号”军舰起义(1933)
越南义安河静苏维埃运动(1930~1931)

——摘编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亚洲觉醒”浪潮的类型及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及战后,在列宁与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倡导下,民族自决思潮再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各派政治势力敏锐地观察到民族自决的世界趋势。孙中山指出:“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民族自决。”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也让陈独秀欢欣鼓舞,他感慨道:“欧洲停战以来,各国的属地受了民族自决主义的影响,狠狠发展他们民族运动的光荣。”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陈独秀认为民族自决应包括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的任务,即反对国内的专制政府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陈独秀的民族自决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

——摘编自郑大华等《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派对“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的回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的工业化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该计划是在1929年作出立法决议,在参加计划的目的方针和主要任务讨论时,斯大林一贯地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对重工业的投入。苏联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由1917年的不到3%到1937年的10%,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其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建国前后,中共中央多次论述了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些重要论述集中阐明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基础极端畸形落后的状况以及力求短期内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中央政府最终确立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摘编自周明长<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工业城市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确立的背景。
2021-07-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新高二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