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一战后,在甘地领导下印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表现是(       
A.维护民族利益,坚持武装斗争B.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民族工业
C.实现政教分离,确立共和制度D.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2023-08-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七单元测试卷
2 .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喀秋莎》,1941年7月苏联近卫第三师奔赴前线,一所学校的女生们为他们唱起了这首苏联民歌。一个月后该师全体殉国,更多的师团唱着《喀秋莎》走向前线,终于赢得胜利。这一战役(       
A.帮助英法盟军顺利撤退B.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D.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重大转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及其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曾经被一些落后国家的革命者和革命政党看作争取民族解放、追求非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有效途径,在一定时期内使相当一部分新兴国家走上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十月革命(     
A.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B.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C.开创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新道路D.加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023-02-10更新 | 607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测试-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 . 1919年2月,苏维埃政权开始进行另外一种试验:授权国有企业、企业集团、市苏维埃和工会获得土地,组建苏维埃农场并生产供自己使用的农产品。此举意在(     
A.缓解农民对余粮征集制的抵制情绪B.利用工业扶助农业发展
C.解决粮食供应不足问题D.顺利实现向农业集体化过渡
2023-02-10更新 | 48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测试-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1年出版的美国文学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了一位想做麦田守望者的中学生霍尔顿,只身在纽约的繁华街区游荡时所经历的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梦想破灭的心路历程。由此可知,该书意在(     
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们的矛盾心理B.唤起民众对战后家园重建的信心
C.揭示二战后美国社会的道德危机D.反映美国由繁荣走向衰落的现实
2023-02-10更新 | 43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测试-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下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1950年创作的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农民倾诉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B.农业集体化C.苏联卫国战争D.余粮收集制
2023-01-10更新 | 3732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总结提升】高一历史单元识记清单+综合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2023-01-07更新 | 3878次组卷 | 30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总结提升】高一历史单元识记清单+综合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8 . 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这些华工从事着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对于华工出国参战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
B.中国得以收回某些主权提升国际地位
C.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
D.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
2022-12-28更新 | 1171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测试-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对欧洲大陆长期奉行“大陆均势政策”,通过尊后策划、出钱和出式器,唆使政洲大脑各国群起反对某个大国。19世纪前中期,英国不但从欧洲大陆均势中获取安全与经济利益,还利用欧洲国家内耗之机在世界其他地区大肆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870年之后,欧洲大陆不少国家走上工业化的快库道。虽然欧洲大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某种程度的动态均势,但是这些国家在欧洲大陆难以获取新的发展空间,于是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纷纷向海洋霸权国发起了挑战。

——摘编自竭仁贵《对海洋霜权与大陆均势关系的再探讨》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欧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在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经历了一百年的大国均势和欧洲协调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金面战争。关于战后签订的《兄尔赛条约》及由其确立的凡尔赛你系,有人评论道:“1919年的和平条约与1815年时的截然不同。《维也纳条的》曾组织起一个欧洲君主的社会,它承认同样的正统和平衡原则(即传统均势外交思维)。与之相反,《见尔赛条约》建立了一个分或战胜国与战败国的欧洲。大国并不计论一个各自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战胜国把某种欧洲秩序强加于战败国,”法国要防范德国再次威胁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国企图以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试图以民族自决权原则和一个全球性组织的方式来取代均势外交。

——摘编自宋新宁《探寻和平之路: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前中期英国能够从欧洲“大陆均势”获益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体系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西方“均势外交”的实质。
2022-12-12更新 | 608次组卷 | 9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B卷·能力提升卷)-【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10 . 1919年4月12日(星期六),两列奔赴前线的军车因机车故障无法前行,莫斯科编车站机车库的13名共产党员和2名工人,在下班后不要报酬加班工作了一整晚,完成了机车的修理。“星期六义务劳动”成为“伟大的创举”,得到了各地职工的响应,很快在全国开展起来。这一创举在当时(     
A.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B.加速了临时政府的覆灭
C.有利于争取国内战争胜利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22-12-11更新 | 496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B卷·能力提升卷)-【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