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部分国统区学者对苏联的“五年计划”的部分看法。这些看法(     

时间

学者

看法

1936年5月

漆琪生

“轻工业全般的(地)停滞不进,乃是第二次五年计划的缺弱的部分,关系苏联民众生活内容之改善”

1936年12月

袁孟超

“是在全国人民极困苦的生活中进行的”

1937年5月

林雄九

“食料品和生活必需品,颇感缺乏,国民不得不度其低度的生活”
A.体现了政府的反共立场B.否定了苏联的建设成就
C.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D.指出了苏联模式的不足
2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影片《大马戏团》上映,故事的女主人公原是美国杂耍舞蹈演员,因生下了带有黑人血统的小孩,在美国饱受排斥,后来通过到苏联巡回演出马戏的机会,发现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展示才华,还不会因为孩子的肤色遭受不平等的对待。由此可知,这部电影的公映(     
A.旨在凸显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引起了美国各政党对种族歧视的关注
C.展现了苏联领先世界的电影生产能力D.是对美国的文化冷战政策的有力回击
3 . 说一说

下图为史学界关于世界各国现代文明形态的两种观点。

请回答:
请根据其中一种或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析。
4 . 1953 年,苏共中央认为,农业长期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违反了“物质利益原则”,提出应改革现行的农产品收购制度,提高农民的福利等。这一改革有助于(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5 . 列宁在总结某项经济政策时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本是我们党纲所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材料中列宁所说的经济政策(       
A.巩固了苏俄工农联盟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C.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为军事胜利提供了保障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理论上讲,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一直赞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列宁早在1906年就提出:“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才可能消灭一切剥削。”这里可以看到,首先明确提出“计划经济”的是列宁。……但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的看法则有了很大改变。

——陆南泉《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再思考》

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五年计划取得了成就,但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的理由。
7 . 建立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在他看来,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果不把俄国移到另一种比先前更高的技术基础上,就根本谈不上恢复国民经济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因为不实行电气化,要振兴工业是不可能的。”据此分析,列宁关注的重心在于(       
A.“布尔什维克速度”B.推行“新经济体制”
C.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D.扭转“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局面
2022-06-14更新 | 4848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社会聚焦于科学成就,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址多视为“过去的残余”,有些古老的建筑(如教堂)甚至因被视为有害的存在而被捣毁,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保护历史遗迹的倡议但并未引起政府重视。这说明,此时的苏联
A.文化保护政策呈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
B.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待加强
C.民间社会缺少对历史文化遗迹的必要认知
D.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文化遗产的保护
9 . 苏共领导人李可夫在一份报告中,针对当时部分农民富裕后被称为“富农”“农村资本主义分子”的现象,指出这些富裕的农民“是优秀的苏维埃农民”“是我们苏维埃的优秀助手,无论如何不能把他们列为富农”。由此可见,苏联当时正在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国家工业化政策
2022-05-27更新 | 849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的中国。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摘编自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进行的探索。
2022-04-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