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表是根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绘制的苏俄部分经济建设指标在世界和欧洲的排名表,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D.1913~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方法”和“围攻的方法”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与“冲击的方法”相比,“围攻的方法”有何显著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
2021-06-0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斯大林在1929年说:“我们万马奔腾,迈向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扔掉我们俄罗斯古老的落后帽子。我们正在变成一个金属、发动机、拖拉机的国家,要让苏维埃人开上汽车,让农民坐上拖拉机,再让吹嘘自己文明的西方资本家试图赶上我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苏联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B.苏联迈入了工业化建设时期
C.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020-06-14更新 | 35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的工农业生产指数统计表。
1913年1920年1925年
工业总产值指数(%)10013.875.5
农业总产值指数(%)10067112

对上表数据的解读,合理的有
①七年战争使俄国(苏俄)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
②1920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走出困境
④192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1)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
2020-04-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校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2019-01-30更新 | 2997次组卷 | 62卷引用: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两则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海报的可信程度更高
B.都能够全面反映历史
C.对同一事件认识相同
D.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性
8 . 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
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9 .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其中说法错误的有几处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1处B.2处C.3处D.4处
10 . 下图是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1913~1920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破坏
B.1920~1925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25~1932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在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D.1932~1937年工业产值高速增长源于斯大林体制的逐步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