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
A.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B.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C.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D.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2 .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关注民生,建立社会保障,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对策。美国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新政。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工代赈。1933年罗斯福上任后从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以扩大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工赈计划,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

材料三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通过法律并颁布实施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改良主义的办法”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21年前后苏俄政策的变化的影响?
2019-06-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3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以下对“苏联的办法”理解不正确的有
①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工业化
②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③体现了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特点
④直接使苏联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9-06-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的工农业生产指数统计表。
1913年1920年1925年
工业总产值指数(%)10013.875.5
农业总产值指数(%)10067112

对上表数据的解读,合理的有
①七年战争使俄国(苏俄)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
②1920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走出困境
④192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 .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
A.西方“滞胀”迅速波及苏联
B.苏联发展模式亟需转型
C.勃列日涅夫改革毫无成效
D.赫鲁晓夫改革收效甚微
6 .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2019-06-11更新 | 14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月考历史卷
7 . 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2019-06-09更新 | 6949次组卷 | 7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9-2020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1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市场体制的建立
D.工业化运动的开展
9 . 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材料中的“实践”是指
A.自由放任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斯大林模式
10 . 苏联在实施斯大林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没有居民证及相关的证明文件,苏联公民就不能异地流动;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城市政权以镇压反革命
B.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加大劳动力的计划管理力度
D.杜绝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