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1 . 经过7年多内外战争和自然灾害的苏俄,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和平时期再也无法推行,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工人的游行罢工活动,甚至将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这表明当时苏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功大于过B.经济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C.余粮收集制造成了国家分裂D.农村的基层政权尚未建立
2023-08-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即敢于公开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确保党始终前进在正确的政治路线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勇于自我革命的列宁”

1918—1920年,为了适应战争的形势,集中一切力量粉碎国外武装于涉和国内敌对势力的叛乱,俄共(布)和苏维填政权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虽为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巩固新生的苏维块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严重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面对这些问题,列宁认为“犯错误对一个先进阶级的战斗的党井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虚伪地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和纠正错误"。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问题和失误进行了深刻检讨,并要求纠正它。列宁指出:“我们必须立即向广大农民群众表明,在决不离开革命道路的条件下,我们准备改变政策,使农民能够感到布尔什维克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马上改善他们不堪忍受的状况。”这一政策便是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王一娟、俞良早《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


根据材料,运用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相关史实,围绕“勇于自我革命的列宁”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2023-07-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即使在内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有些地方没有执行余粮收集制。比如,在南部的察里津和中部的卡卢加一带,那里的苏维埃没有剥夺“背口袋的人”和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他们征收赋税,并将所获得的钱财和粮食支援战争和挨饿的居民。当然,中央政府不承认这样的行动是正确的,认为这是社会革命党人的反动。……大省份的工人开始集会,要求政府取消粮食专政。这时,在中央决策层也不是没有异议,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可夫,布哈林等人较早地接触了这方面的材料,感到了危机,于是向中央建议,放松余粮收集制。

——摘编自闻—《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既是农业政策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农业政策的变革。为了在粮食税基础上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更有效地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21年底召开的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制定了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的指导原则。1922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正式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上述措施鼓励了农民从事商品化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也使土地朝着规模效益的方向集中,中农和富裕农户的比重开始上升,农村出现了新一轮生产关系的调整。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简析材料一的“余粮收集制”引发争论的原因。
(2)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中恢复私营工商业与农业政策变革之间有何关联?谈一谈这一政策的探索创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2023-07-25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苏联“一五计划”时期,农机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在四年内增长了3.6倍。拖拉机的产量由1925年的538台,增加到1929年的4569台,各种播种机和打谷机的产量也在不断攀升。这说明当时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失调B.工业化促进农业机械化
C.计划经济利于农业发展D.集体化促进农业机械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7年8月,列宁指出,三年的战争把我们向前推进了三十年,战争异乎寻常地加快了事态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地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危机。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A.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B.无产阶级政党已经走向成热
C.社会主义革命出现有利形势D.专制政府极力压制政治革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现在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并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通过了关于尽力开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后,布尔什维克开始着手编制旨在改善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来限制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引导农民经济沿社会主义方向前进。1930年12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巩固全盘集体化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同富农斗争的措施》的决议,废除了土地租佃法和劳动雇佣法。

——摘编自朱昭华《试评苏联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材料二   1929年6月15日,美国总统胡佛敦促国会通过《农产品销售法》,拟建联邦农业局,把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者组成全国性合作社,并建立公司以便稳定农产品价格。但1931年,由于世界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猛跌,维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努力失败。1933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旨在限制农产品的产量,1934年的《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和1936年的《土壤保护和作物调配法》是辅助和替代1933年《农业调整法》的单行法规。

——摘编自蔡东丽、谢加书《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立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一五”计划前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大危机前后美国农业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3-07-20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付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夫人开出的“药方”的内容。
2023-07-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年代四部曲”,系统阐述了18—20世纪的西方历史,其书名如下: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根据“年代四部曲”所划分的时代,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任选其中一个时代,为该时代确立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所确立的主题不得与书名主题重合。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其特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恢复并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等一向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其本质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材料反映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23-07-13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为1927~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进程的数据统计。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的苏联(       
年份集体农庄数目(万个)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数(万户)占农户总数(%)占播种面积(%)
19271.4819.470.8——
19283.3341.671.72.3
19295.701003.94.9
19308.5960023.633.6
193121.11130052.767.8
193221.11149061.577.7
193322.45152063.081.3
193724.37185093.099.1
A.农村向社会主义过渡B.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C.“苏联”模式得以确立D.公有制优越性凸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