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的极度破坏因1920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同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实行这一过渡。结论:首先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方法:实行粮食税,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发展小工业。在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方面,应全面、大力、坚决地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创新精神和扩大它们的独立程度。苏维埃政权“培植"租让制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加强大生产、先进生产、机器生产,无疑能帮助我们迅速改进生产状况,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二   1928年初,农村中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工矿企业中的对抗事件也在增多。中央以斯大林名义向各地发出电报,要求地方党组织采取非常的措施,立即打击、逮捕投机分子和富农分子。此外,中央领导人还分赴各地,监督粮食采购和中央指令的执行情况。……

斯大林说,为什么粮食不够?就在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不足,把集体农庄变成“国家的粮食工厂”的设想是完全基于“工业化”的发展命运和前景的。他试图以“工业化”的办法和途径来发展农业,使农村经济迅速变成与“工业化”相适应和协调的大经济。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与斯大林当政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方法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方法施行所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因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党的总路线,它经过苏维埃国家发展的一切经验的考验,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苏联共产党今后也要十分坚定地贯彻这条总路线。

材料二   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制定了提高谷物和畜产品产量的大规模的计划……为了认真改进对农业的领导,必须使我们的干部注意经济问题,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现有的材料表明,我国生产一公担牛奶和肉类所花的劳动要比美国多得多……

——摘编自《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总结报告》(1956214日),齐世荣总主编,张宏毅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1分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苏联模式的弊端,并列举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措施。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2023-07-30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三   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
4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到三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
沃波尔    华盛顿     瓦特    史蒂芬孙     马克思     爱迪生     贝尔     列宁     甘地 扎格鲁尔     斯大林     卡德纳斯
2023-04-19更新 | 399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   美国新当选的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及其竞选口号:“我们需要的变革”(Change   We Need)。下面是奥巴马的当选总统的演讲文摘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今晚在我脑海中一直浮现的,是亚特兰大一位女性选民——安尼克松库伯,她已经106岁了。我思考着她所经历的这一个世纪的美国”;“她出生的时候正是奴隶制度解除之后像她一样的人那个时候是没有选举权的,因为她是女人,还因为她皮肤的颜色”“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但是,它却给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导,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19291932年间,美国出现了大的不景气,工程师们去苏联是由于他们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材料三   19338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基本废除黑人奴隶制的时期?重要文件?并请指出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有哪些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造成美国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2023-07-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当说我们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种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苏】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列宁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摘编自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斯大林“新型现代化途径”的特点并指出其积极影响。
2023-07-0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二巴黎公社

材料二



   
图一 新和谐公社蓝图

   
图二 《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三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图四 十月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图一《共产党宣言》文献的作者是谁?它的发表时间?及有何重大意义?图二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图四十月革命胜利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有何历史意义?四幅图片代表的历史现象反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3-06-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概述列宁是如何“后退”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上有何改变?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6月,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恢复市场、货币机制,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对中小企业实行非国有化。下半年,国家退出拥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同时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允许私人开办商店。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俄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1929年,租让给外资企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量的0.6%。

材料二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提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他认为,俄国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必须利用政权高速度地发展经济,从发展重工业开始。重工业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资金一是靠国有企业的利润积累;二是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工业品出售价格,向农民征税;三是号召人民艰苦朴素,用发行公债的办法将消费资金转为建设资金。

——以上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联)对工商业所采取的措施与实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斯大林经济理论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