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2023·河北·三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欧洲史从希腊开始,转向到罗马意大利半岛,又转向到西班牙、葡萄牙,再转向到荷、比、英、法诸国,再转向到德意志,直至今又转向到苏俄,其在地理区域上之轮转动态,大致如此。中国历史趋势,不好说是转动的,只好说是展拓的。中国史是最先从某一狭小地区,展扩到广大地区去。由是而再从广大地区推拓到较狭小的地区,从高燥地带推拓到低湿地带,从寒冷地区推拓到温暖地区的。此一不断推拓的过程,即自北方黄河流域推拓到南方长江流域,再推拓到更南方的珠江流域,其大势是如此。

——整理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钱穆指出了欧洲史和中国史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趋势。请结合中国史或世界史,自选角度,围绕“历史发展的趋势”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说明:考生可以论证、批判、修改材料观点,或提出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6-26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末,法国开始建立近代工业,但是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18世纪末期之前,法国农业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80%以上。拿破仑上台之后,宣布保障农村的小土地所用制,但由于忙于战争而将经济的发展置于次要的地位。连年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后又被迫支付沉重的战争赔款。19世纪,法国的大部分银行不愿贷款给工商业界,而是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小的政府或收益较大的海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战乱状态,一部分资金充裕的资产阶级携带资金出国,导致法国国内资金的流失。同时,大陆封锁政策的长期实施隔断了法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不仅使法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棉纺织工业由于原材料缺乏而中断,而且还使多年苦心经营的海外市场大量丧失。

——摘编自贺建平《简评萨伊学说对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影响》等

材料二:192512月,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提出了“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胜利而奋斗是我们党的基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共产党人选择了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了高速度地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干部管理制度,等等。只是后来,苏联把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片面化、固定化、模式化,没有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形势与条件及时做出调整。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财力和物力都是不充裕的,但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通过计划管理,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用十几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走完的路程。

——摘编自汤德森《苏联国家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教训》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的理解。(要求:角度全面,逻辑表述清晰,结论明确。)
2024-05-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苏(俄)联某一时期占有不同土地量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变化,此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没有播种地
的农户
有播种地的农户
2.俄亩以下2.1—4俄亩4.1—10俄亩10俄亩以上
1920年4.747.931.615.30.5
1925年1.836.336.923.71.3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D.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2024-05-14更新 | 23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开始建立近代工业,但是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18世纪末期之前,法国农业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80%以上。拿破仑上台之后,宣布保障农村的小土地所用制,但由于忙于战争而将经济的发展置于次要的地位。连年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后又被迫支付沉重的战争赔款。19世纪,法国的大部分银行不愿贷款给工商业界,而是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小的政府或收益较大的海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战乱状态,一部分资金充裕的资产阶级携带资金出国,导致法国国内资金的流失。同时,大陆封锁政策的长期实施隔断了法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不仅使法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棉纺织工业由于原材料缺乏而中断,而且还使多年苦心经营的海外市场大量丧失。

——摘编自贺建平《简评萨伊学说对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影响》等

材料二   1925年12月,在联共 (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提出了“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胜利而奋斗是我们党的基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共产党人选择了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了高速度地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干部管理制度,等等。只是后来,苏联把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片面化、固定化、模式化,没有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形势与条件及时做出调整。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财力和物力都是不充裕的,但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通过计划管理,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用十几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走完的路程。

——摘编自汤德森《苏联国家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工业化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简要说明材料中体现出的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出现的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4-05-11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观点出处
1918年丘吉尔宣称要“消灭布尔什维克,和德国佬接吻”胡才珍《论经济因素在英国对苏外交中的作用》
二战前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英]肯·福莱特《圣彼得堡来客》
二战期间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强调:“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我们将向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朋友和盟国呼吁,请他们采取同一方针,并且如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坚持到底”磐石《论战时美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
二战后“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对苏联(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吉尔外交政策变化所遵循的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十月革命前,俄国住宅公用设施的发展极为落后。全俄城市中有电力照明的房屋仅为5%;1929年,苏联工人家庭的住宅中,使用电力照明的家庭达到71.9%。这一变化表明,苏联(     
A.实现了工业化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贫富差距缩小D.工人社会地位提高
2024-05-14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17年1月,列宁多次强调俄国革命的直接目标就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同年3月4日(俄历),列宁则直接提出要准备夺取政权,武装群众,“只有武装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取得了政权,才能有和平”。临时政府成员都是“一些明目张胆地赞成和拥护同德国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B.内外战争形势的严峻
C.沙皇专制统治的动摇D.俄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2024-04-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5年底,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宣布,从1926年起国家将进入“直接工业化”时期,目的是使苏联从输入机器设备的农业国转变为自己生产各种机器装备的工业国。该内容(       
A.标志着苏联模式正式确立B.说明苏联经济政策已出现新的变化
C.导致苏联新经济政策被直接废除D.暗示国内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024-05-23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五)历史试题
9 . 苏联早期的许多重要的工业和工程都是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建立的,如德国人建立了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美国福特公司建立了第一个汽车厂。但到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的工业化开始走向封闭,不仅废除了与西方公司的特许条约,最后一批外国专家也于1934年离开了苏联。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苏联(       
A.工业建设封闭化B.建立了工农联盟
C.优先发展重工业D.经济政策的调整
2024-02-08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统计,俄国《真理报》1918—1919年间的30期报纸中,总计录得广告175条,基本上都是社会服务类广告。该报1922年7月第169号的第6版刊登了莫斯科农产品公司和国家进出口贸易办事处的商品销售、啤酒销售等广告。这一变化(     
A.缓和了与西方紧张关系B.源于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C.偏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推动了苏联工业化开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